社评/马斯克现象与弃台论

旺报社评

马斯克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专访中表达对台海紧张局势升高的担忧,他认为,如果台海爆发冲突,特斯拉将被卷入,苹果也难置身事外,全球经济将因而遭受30%的损失,他建议在台湾设立一个比香港更自治的「特别行政区」,以维持两岸和平。这个主张与北京的「一国两制」同调,两岸各有不同的反应。马斯克的建议不能代表美国企业界,但他对战争的忧虑还是有一定的普遍性,正是这种忧虑使美国长期以来,一直有「弃台论」的主张。

美国弃台论残酷 不曾停止

弃台论出于国际现实主义的考量,虽不符合目前的政治正确,但是存在已久。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美国一些战略学者如季辛吉和布里辛斯基都认为美国已经不能无视于中国大陆的存在,承认中华民国,拒绝与北京来往,不符合国际现实。加上美国急于从越战泥沼脱身,又有「联中制苏」的大战略需求,放弃台湾交换与大陆的交往符合美国利益,而美国后来的外交实践上也的确如此。

2010年中国大陆的生产总值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综合国力快速提升,又有一波「弃台论」出现。2011年哈佛大学国际问题研究员凯恩投书《纽约时报》,主张华府应用台湾与北京交易换取1.4兆美元的国债。当时美国国务卿希拉蕊的幕僚也是现任的国家安全顾问苏利文还将此文转寄给他的老板。希拉蕊回复苏利文说:「我看到了这篇文章,我觉得这想法很聪明,让我们来讨论吧!」这或许是句玩笑话,但是当时有不少重量级的学者十分认真思考以台湾交换区域和平。

布里辛斯基在2011年就主张修改「台湾关系法」,与中国大陆建立一种稳定的关系。美国国际关系现实主义大师米尔斯海默2014年与2018年在美国《国家利益》期刊发表两篇文章〈向台湾说再见〉与〈安息吧,台湾〉,主张放弃台湾。两篇文章内容基本相同,但更悲观。他认为中国大陆迟早会取代美国在亚洲的势力,台湾将无法避免成为中共的一部分。米尔斯海默从美国的利益分析:「如果台湾被中国占领,美国不会升级到核战水平,赌注(台湾)不值得冒一场热核战争的风险。台湾不是日本甚至韩国。因此,美国的明智战略是不试图扩大其对台湾的核威慑力。美国可能最终放弃台湾的第二个原因是:这是一个特别危险的爆发点,很容易引发一场不符合美国利益的中美战争。」

美中争抢台积电 不惜毁弃

现实主义一向不受美国主流媒体的青睐,媒体、官员与学者多重视自由民主价值,认为台湾是个蓬勃民主政体,与美国共享相同价值。美国对台湾有长年的承诺,要维系台湾自治,对抗来自中共的军事威胁。除了价值与承诺外,随着中美对抗升高,台湾的角色也在改变。除了地缘政治外,台湾在国际经济上特别是晶片生产供应链上的特殊地位,也成为中美角力的焦点。战争所造成晶片供应链的破坏,将造成全球经济重大的损失,而这也是马斯克所担忧的。

马斯克认为解决之道是避免战争,代价是台湾主权地位的改变,是弃台论的一种延续。现在美国有些人认为为了避免高端晶片生产落入北京手中,最好的方式就是让高端晶片生产回到美国。若是一时无法移植,在战争爆发时,也要摧毁台积电的厂房、撤离高级工程师,以确保生产技术不会外流。这种搬迁甚至自毁台积电的主张,也是一种「弃台论」,一种毁弃台湾的论点。这两者,无论哪一种「弃台论」基本上都是站在同一个出发点,那就是不相信美国的威慑或承诺足以保障台湾不受中共的威胁,认为美国已失去遏制中共武统的能力,更无法防止战争在台湾造成重大的破坏。

马斯克的主张不值一哂,但他的主张代表美国商界开始认真担心台海战争,可以视为「马斯克现象」。台湾要认真思考:一旦美国商界越来越相信北京统一台湾的决心与能力,越来越不相信美国可以吓阻北京的企图心,社会氛围就会改变,政治圈就会跟着转向,台湾应如何超前部署「马斯克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