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疫情再起 两岸医疗联手正当其时

旺报社评

大陆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激增,各地医院挤满求诊的民众,尤其儿科病房一床难求。就医困难反映出大陆在新冠疫情后对医疗人才仍有强烈需求,两岸医疗合作应有可为。

随着大陆城市的建设发展,各地医院床位数、医护人员数量都有所增加,但由于人口基数庞大,大陆医疗资源依然有限。经历3年新冠疫情,大陆愈发重视医疗服务行业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大陆不断推动与外国及港澳台医疗机构和人员的交流合作,将其视作提升医疗服务的重要措施之一。

台湾医疗人才布局大陆

台湾在医疗、养老、育儿方面优势明显。2000年7月,大陆出台《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开放外资申设医院,旺旺、明基、台塑等成为第一批西进大陆、取得行医执照的台资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包括长沙旺旺、南京明基、厦门长庚、昆山宗仁卿、上海禾新医院等台企医院体系在大陆已成形。这些医院不仅与大陆分享先进的医疗服务管理模式和技术资源,还定期举办两岸专业医疗研讨会及学术论坛,促进医疗卫生交流合作。

2006年以来,大陆不断松绑台籍医生在大陆注册、行医的限制。尤其随着大陆中产阶级的扩大,私人医疗机构愈来愈受到欢迎,台资医疗机构的服务对象,已经从最初在大陆投资、求学、创业的台湾人,扩大到了更多的大陆民众。而且与美欧日韩等外国医疗机构相比,台资医疗机构在文化、语言、社区融入等方面具有优势,口碑好,竞争力强。

更重要的是,两岸医护人员逐渐成为支撑台海民间交流合作的重要团体。以新冠疫情防控为例,大陆专家多次为台湾医疗人员提供方舱医院组建的经验,还有台籍医生进入隔离病房支援。这些医疗人员不仅为两岸民心相通做出了重大贡献,彼此互助也为促进两岸和平发展打下了牢固基础。

近月来,霉浆菌、流感、新冠感染与类流感等同时肆虐,大陆医疗服务人员短缺问题再度凸显。对于拥有先进医疗资源的台湾而言,加强两岸医疗人才联手正当其时,推动进一步交流合作,必然能造福两岸更多民众。

大陆官方日前通过《支持北京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外籍及港澳台医生在京开设诊所」。这是大陆面向国外及港澳台,吸引医疗人才的最新措施,说明大陆为外籍及港澳台医疗人员到大陆兴业提供更好的保障,台湾可以考虑深入布局。

两岸新药开发交流合作

根据大陆官方数据,大陆医师数量达到428.7万人,每千人口医师数3.04人,接近发达国家水准。不过,儿科、精神科、全科等医师人才紧缺,这可成为两岸医疗人才加强联手的切入点,持续加强相关人才的培养。

台资与外资医疗企业在大陆已能稳定发展,因而受到私募基金、创业投资或行业投资者的青睐,资金不是问题。但这些医疗企业在吸纳国外及港澳台医疗人才,尤其在招募专科医生方面,仍然面临较大的挑战,也可成为两岸医疗人才加强合作的重要方向。但要注意的是,大陆医疗服务行业逐渐开放,对国外和港澳台医疗企业一视同仁,竞争将更加激烈。若不及早布局,将会失去先机。

然而,民进党执政以来,不断阻隔大陆医疗人员来台交流。早在2010年两岸签署《海峡两岸医药卫生合作协议》,两岸医疗团体交流频繁。2016年4月两岸依据协议启动临床试验合作,各自以4家医院作为新药开发临床试验基地,两岸新药公司可以此8家医院的试验数据,互相申请对岸的药证,对台湾新药业者发展帮助尤其大。但蔡政府于同年5月执政后,将这份协议束之高阁。

台湾医疗与软实力日益强劲,大陆在医学领域也蓬勃发展,且重视大健康产业,并推出《健康中国2030规画纲要》,若两岸医疗人才进一步深入联手,强强互补,必然能在国际上掌握更多话语权,造福更多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