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中欧盟关系改善长路漫漫
旺报社评
刚落幕的欧盟与中国高峰会,原本希望临门一脚解决《中欧全面投资协定》最后问题,却因双方对俄乌战争的立场不同,最后各说各话,无所斩获。欧盟立场强硬,希望中国参与制裁俄罗斯,并警告规避制裁的后果。随着乌克兰战争的延长,中国与欧盟关系的变数增多。
商业利益不再优先
欧洲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今年有可能超越东协成为第一大贸易伙伴。近年中美关系日趋紧张,北京希望欧盟维持一定的自主性,不要一面倒向华盛顿,因而对《中欧全面投资协定》生效寄予厚望。但去年发生新疆人权争议,欧洲议会冻结批准程序,北京原本预期在新闻效应过后,今年可以进一步磋商。怎知乌克兰战争让欧盟站队美国,成为此次峰会的一大阻碍。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明确表示,希望中国加入对俄罗斯的制裁,她还说,即便中国不支持对俄罗斯的制裁,至少不该干预制裁行动。她也警告,任何对俄罗斯的支持行动,都将导致中国在欧洲的名誉受到「巨大损害」。
欧盟还强调中国对全球和平与稳定的责任,呼吁中国支持立即结束乌克兰战争的努力。面对欧盟的要求,北京并没有改变原本的立场。大陆领导人习近平表示,中、欧要做维护世界和平的两大力量,以中、欧关系的稳定性应对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反对制造新冷战。他指出中国和欧洲有广泛共同利益和深厚合作基础,中方对欧政策保持稳定连贯,「希望欧方形成自主的对华认知,奉行自主的对华政策,同中方一道,推动中欧关系行稳致远。」
虽然峰会没有结果,北京仍十分低调,希望维持双方和谐气氛。大陆外交部在中外媒体吹风会上表示,这次会晤传达一个非常重要的讯号,就是中欧作为两个世界最大的和平稳定的力量,要共同努力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推动世界经济的复苏。双方达成中欧关系稳定性的共识,共同应对国际上的危机。双方领导人就国际特别关心的粮食、能源问题,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问题,充分地交换意见。
去全球化正发生中
可以看出,中方极力保留与欧盟发展更紧密经贸合作的机会,但是欧盟的整体政治氛围比去年更为严峻,政治意识形态与安全顾虑对于经贸政策的影响大幅增加。由于制裁俄罗斯造成的供应链冲击,以及北京不愿意制裁俄罗斯,中俄两国政治体制已成为欧盟安全意识中的一大顾忌。地缘政治的不安让欧洲重新思考自身的利益与安全,商业利益高于一切的时代可能已经一去不返。
欧盟27国领袖3月中在法国举行非正式会议,会后公布《凡尔赛宣言》,表明欧盟迫切需要确立自主原则,无论在国防、粮食、能源乃至投资,都应建立更加自主的体系。例如在投资方面,欧盟将以战略伙伴关系加强储备及回收关键原材料,减低对进口的依赖,期望自设工厂发展半导体产业,争取全球份额在2030年倍增至20%,欧盟正重新评估与中国的贸易关系。
俄乌战争对欧洲地缘政治造成颠覆性影响,连动影响全球政经格局。中俄与美欧是否形成两大对立集团有待观察,但全球供应链正在重组,某种程度的「去全球化」已经发生。此前有利于全球化与国际合作的和平环境,可能不复存在,全球政治经济版图进入激烈重组,各国被迫必须重新检讨自身的外交和国防策略,为维持国家自主性与供应链安全,将会以牺牲经济效益为代价。经济与安全的矛盾将是全球供应链重组的变数,中国高效能的供应链,曾经对欧盟地区的繁荣,做过很大的贡献。欧盟强化安全意识后,中国固然将失去与欧盟深化合作的机会,欧盟脆弱的经济也将付出很大的代价,中国与欧盟都将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