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政治狂欢节
国民党总统候选人韩国瑜(左图)、民进党总统候选人蔡英文(右图)。(华视提供)
日前中央大学举办了一场余纪忠讲座,由中研院院士王泛森讲述「近世中国的舆论社会」。他说近世舆论始于明代的邸报、揭帖、公论,原是官方间流通的讯息,后来成为民间嘲弄政治权威、表达不平愤怒的管道;甚至到了明末,以时事剧、时事小说大骂官员名人多所皆是,俨然成为「半新闻」;到了更近代,「横向社会」形成,舆论说服的对象转向读者与市场,成为绑架与形塑社会和个人的重要势力。问他台湾目前的舆论现象,他说其实很像明末的乱象。
在西方,约明末百年后的西元1787年,德国大作家歌德来到了罗马,见证、记录了一场狂欢节的开始。马车夫扮成了领主,领主扮成了马车夫,向来备受敬重的黑袍修道院院长成了被丢砸糖衣、黏土的目标,无数小丑突然涌现,他们选出了一个国王,为他加冕、让他握住权杖,小小花车载着他沿着科尔索大道上走,扮成国王的小丑大吼大叫。
狂欢节以象征的手法颠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高贵者与鄙贱者、上与下、精与粗、圣与俗之间原已建立的阶级与秩序。这样的氛围中,疯子变成智者,国王沦为乞丐,现实与幻想迷离难辨,翻转的不只性别,还有社会阶级及寻常日子里主宰社会生活的一切尊卑秩序。
但是狂欢节的娱乐效果与政治界线薄弱,一旦人民不满足于只为了欢笑,废黜权贵、动了杀念,庆典就变成暴动,甚至导致了真实的屠杀,后来狂欢节在各地都被废除。义大利知名记者、作家朱里亚诺.达.恩波利新近出版了《政客、权谋、小丑:民粹如何席卷全球》一书,用歌德的这场狂欢节记述开始,说明没有政权能真正摆脱狂欢节的颠覆精神。几世纪以来,这颠覆的精神不再充斥每条大街小巷,转而来到政治抨击小册与庶民报刊的政治讽刺漫画中,而今则在电视节目秀跟网路的谩骂中重新现形。
民粹主义正对我们所处的政治、经济与社会,透过网路与科技对世界造成重大影响。它触动了普遍的人性特质,针对人们面对不确定状态的被剥夺感,衍生出控制的力量,表面上让人重新找回尊严与归属感,但却成为狂人们操控与导向排外的手法。
这股浪潮造就了美国的川普、英国的强森等登上权力高峰。在台湾,政治人物以脸书治国,想打赢选战得先当上社群网红?不论蓝绿「拥粉自重」,支持者透过脸书粉丝页和Line群组互通讯息,甚至传递假新闻,对于不同立场的人动辄言语怒骂和出言恐吓「出征」,与明末时代的舆论和17世纪末欧洲各地的狂欢节如出一辙。当全球局势一再证明,好的演说家比好的政治家更受欢迎时,这场民粹高烧即将感染全世界,失控小丑的政治狂欢节正不断上演。
王泛森演讲最后提到影响他最大的人物之一余纪忠的办报精神,「新闻是为历史作纪录,而文化传承则必须由出版事业来负担」,这句话正挂在时报出版办公室的墙上,只有当舆论不再被民粹操控,舆论才不会变成余论。(作者为台北书展基金会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