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被迫弃守的防疫大赦令(郑慧正)

指挥中心将居家隔离3+4再放宽,取消第三天快筛。(图/示意图,记者季志翔摄影)

中央疫情指挥中心宣布26日开始实施3+4新居隔政策,27日约有6.7万人解除隔离,宛如防疫大赦令。我们面对的是相同的病毒(Omicron BA.2),为何今天政策大转弯,早知如此,春节期间何必大费周章,造成上万人隔离无法过年,这3个月,政府到底做了些什么超前部署?现在政策修改,我们的快筛试剂真的够吗!?

全球至今已经有1.5亿人感染Omicron,早已有足够的真实数据让政府参考调整策略了。目前台湾的主要病毒为BA.2,其传染性是BA.1的1.5倍,是Delta变异株的4.2倍,它为嗜鼻性,也就是比较类似流感,为上呼吸道病毒,而非过去的嗜肺性,但指挥中心还停留在Covid -19 或Delta的概念,低估了Omicron的传染力,以为透过疫调隔离可以封锁病毒。

欧美、日、韩的经验早就告诉我们,隔离政策只能短暂有效。躲得过一时,躲不过一世,就面对现实吧!防疫政策必须对人民说清楚逻辑,先前的隔离防疫政策其实只是给人民疫苗补票机会,长者施打率才是重点。民众也需要给胡萝卜(经济诱因)加棍子(防疫松绑的压力)。香港的资料显示,60岁以下死亡率极低。如果疫苗有限,尽可能把疫苗保留给60岁以上长者及慢性病患者施打第3剂。政府需要「当责」(accountability ),及早教育民众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面对毒气最好的方法,是准备好防毒面罩,逆风迎向快速通过。我们没有学习新加坡政府有承担的政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只要准备就绪,就接受现实,领导人民走出风暴。

指挥中心政策思考的深度只是周、月,才会有动态调整,模糊政策其实就是不负责的政策,动态机动调整只是内宣的文字。政府应教导民众要接受「被感染」的事实,全民感染率约10~20%,但不需要过度担心,最大的可能是轻症,约99.6%。每日确诊人数不是重点,总感染人数没有达到一定数目,高峰期是不会过去的。

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是固定的,重点是上升斜率维持在医疗负载之下。以每天1万例确诊也不过40床,目前4000床专责病房应该是足够的,政府要准备好资源并整合及调度,「过去是疫苗,这次是药物。过去是公卫,这次是医疗。」完全是另一场战争。

明知Omicron不可能靠隔离长期阻挡,政府就是要面对、处理。在疫苗方面,4月23日的第2剂疫苗覆盖率来到79.71%,第3剂57.42%,可算准备好了;药物方面需超前部署,目前尚未足够;至于非药物介入措施(NPI)应继续维持,以台湾人的守法程度,戴口罩等措施都能执行到位的,如果能三管齐下,大家就应放下对新冠疫情的恐惧,接受「新常态」。

1918年世界大流感,全球18亿人口中牺牲了5000万人,最后走出新生活。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79亿人口至目前牺牲不到500万人,人口成长4倍,死亡人数只有1/10 ,这是人类百年科技与医疗的重大进展,成功地与病毒对抗。透过疫苗,2022年的人类已经比2020年有更多的免疫力了,我们早已经不是当年「吴下阿蒙」。面对它、处理它,现在是「放下它」的时候了。

从春节防疫隔离14天的规画,再到屈就现实一变再变的7+7,这次3+4的防疫大赦令政府显然是被迫弃守,而不是有前瞻性规画的。我们其实应该要「翻篇了(change the chapter),忘掉过去的防疫经验,重新认识Omicron,政府应该清楚地告诉人民防疫政策的逻辑,人民才能和政府携手,顺利冲过新冠疫情的最后一关。

(作者为退休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