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两岸斗、闪、拖、和的选择(张亚中)
总统蔡英文(左)与前总统马英九(右)。(合成图/资料照)
马英九与蔡英文分别到中国大陆与美国走了一趟,双方阵营都对对方提出了质疑与批判,但是两岸和平的曙光并没有乍现。
两岸目前还是内战结构,即双方各自主张其主权是唯一,政治关系为敌对。「九二共识」是两岸迄今为止能够有互信的政治基础。所谓「九二共识」,其实应该称「九二理解」更为清晰,因为「九二理解」内有两个共识、一个无共识。两个共识为「坚持一个中国」、「谋求国家统一」;一个无共识,即台北方面主张「一中」的内涵可以「各表」,但是北京认为1992年两岸进行的是事务性协商,并不需要对「一中」的内涵进行确定,只要双方面共同坚持一个中国即可,因而只是尊重台北的表述,并没有同意。
「九二理解」为两岸的事务性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双方在马英九时期签署了23项协议,但是两岸在法理上仍处于内战状态,虽然外交上休兵,军事上相互克制,但是绝对没有创造和平,只是没有发生冲突而已。
两岸关系的核心是政治问题。马英九执政的「只经不政」,不想解决两岸政治敌对与难题,「维持现状」政策的结果,等于是维持两岸敌对关系的现状,简单地说,就是一个「拖」字。
马英九8年执政的后期,对「九二共识」的认知也开始发生变化,将「九二共识」等同于「一中各表」。2016年以后,在野的国民党对九二共识的认知出现了动摇,有的主席主张要重新检讨九二共识,或换个共识;有的主席认为九二共识是个没有共识的共识,并主张要更亲美。他们基于选举考量,对两岸政治难题采取「闪」的立场,这也是为何党中央消极面对马英九的大陆行,因为他们不认为马英九在大陆的「一中各表」会有助于国民党年底的选举。
2016年蔡英文执政以后,不接受九二共识,因此,两岸事务交流的政治基础没有了,政治敌对更加深。两岸关系自此从马英九的「拖」走向蔡英文的「斗」,台湾完全倒向美国,在美中对抗的大结构下,蔡英文成为美国抗中的前沿棋子,战争的阴影更加笼罩台湾。
马英九此行最大的成果,就是在大陆将「一中各表」做了表述,北京虽然给了马英九很大的立场表述言论空间,但「一中各表」并非北京官方认可的立场,也不足以解决两岸政治难题,仅凭「一中各表」,两岸也无法有政治上的「和」。
马英九此行,对国民党的挑战是要否再回到「一中各表」,即由「闪」回到「拖」,对民进党的挑战,则是面临要「拖」或「斗」才是较好的选择。对于美国来说,台北对北京采「拖、闪、斗」都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也都算是「亲美」的范畴。因此,美国对于马英九与蔡英文的表现,都会是满意的。
马英九与蔡英文此次的陆美之行,新闻性很大,但是对目前美中台关系的结构几乎不会有任何影响,两岸也没有任何和平曙光的迹象。民进党不会担心马英九此行会挑战到民进党的「亲美备战抗中」大论述,因为「拖」与「闪」也需要亲美备战,未必在论述上能赢得过「斗」。
两岸如果要走向「和」,唯一的方法,就是沟通对话进入深水区,将两岸的政治难题一一解决,结束两岸敌对关系,才能有和平。「和」才是国民党的强项,也应该是国民党的选择,更将是国民党能够赢得2024年大选的利器。
(作者为孙文学校总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