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天下为公的宪政是两岸交集(张亚中)
中国共产党已经100年了,它与中国国民党共同参与了中华民族现代化、追寻民族振兴的进程。国民党起起落落,共产党也曾经误入歧路,但也写下辉煌成果,在庆祝百年之际,中共究竟应该用什么样的认识开启下一个百年之路?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华民族一直在找寻一条最适合的现代化道路。船坚炮利、维新变法、君主立宪、辛亥革命、五四运动,都是在这条道路上的不同探索。1921年成立的中国共产党则认为,只有红色的马克思主义才能给中国带来真正的醒悟,马克思路线才是中国正确的现代化道路。
中共自1949年起,以俄为师,以无产阶级专政为名,用国家权力动员全国力量,这过程中传统精神文化被遗弃否定,宗教信仰的唯心论被视为陈腐落后,历经了三反、五反、文化大革命的阶段斗争,中国大陆遭受到历史的浩劫。这一阶段的现代化连中共自己都认为走上了歧路。
大迷之后则是大悟,邓小平的实用务实主义,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名,避开了刻板的马列主义教条,他的改革开放可视为对孙中山民生主义的具体落实,既发达国家资本,引进私人资本,也接受市场经济。随后江泽民的三个代表、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到了习近平,中共用了一百年,进行共产主义在中国大陆的「本土化」,成为世界两大经济强国之一,中国现代化的道路由此跃进了一大步。
正在崛起成为世界强权之际,西方以价值观为名对中共发起了斗争。这险峻的状况中共该如何回应?我认为此时中共不仅对外要从理念价值上说服西方,对内也要继续提升更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让未来的现代化与民族复兴道路更可茁壮。横亘在未来的挑战是,未来的中共,是要继续从马列主义中反刍能量,还是要选择吸取更多养分,特别是在中华文化的政治理念中找寻新的启发呢?
实践检验真理。基本否定人的价值与地位的唯物史观,以阶级斗争为本质的马列主义已经由中共自己证明,并不完全适合于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实已经可以取代马列的「共产主义」论述,但是在理念论述的包装上,中共似乎并没有足够的自信,摆脱这个外来的马列主义,而完成自有品牌的创造。
我认为要解决这个难题并不难,孙中山思想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凭借。在孙中山的思想中,马列主义只是社会主义的一支,社会主义又只是民生主义的一环,民生主义则是三民主义的一部分,而三民主义又必须以「天下为公」为最终理想。中共的下一个百年之路,或者可以考虑这一兼容东西的思想,与中共百年来宝贵的实践经验,来建构一个让西方能够认同、佩服的价值观。
《礼运大同篇》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是社会主义美好世界的最终理想。「天下为公」,有着中国特色,以人为本、和谐合作,天下非一人、一家、一党、一国之天下,不同于白色资本主义的不平等,与传统红色马列主义强调的共产党专政也大异其趣。专政可以是过程,但「公天下」才是目的!
在孙中山所说的「振兴中华」,中共所说的「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百年中共迄今仍在共产党专政的「训政」道路上前进。期望未来两岸可以在「天下为公」的「宪政」目标上找到交集,共同建构一个真正自由、平等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政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