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两岸和平推手竟成外交战炮手(赵春山)

外交部长吴钊燮(图/外交部提供)

国民党主席选后,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和新选国民党主席朱立伦的贺电及复电往来,对岸学者和智库专家纷纷发表评论,其中不乏期许之语,如认为「国民党应给两岸注入正能量」、「为两岸和平发展发挥作用」等。国民党此刻应能感受到来自对岸长久未有的「关注」,但同时也会觉得一股「不可承受之重」的压力。

没有人能否认,目前的台海形势确实非常严峻,这与2016年国民党失去政权后,两岸民、共执政当局的相互敌视有关;但真正起推波助澜作用的是:川普上任后改变美国对中政策,使中美关系从战略竞争,快步走向战略对抗。美国视台湾为遏制中国崛起的一颗「棋子」,民进党政府则希望从美国获取安全保障。双方各有所图,却因此引发北京对台湾「倚美谋独」的指控。

从2016年民进党再度取得执政地位开始,中共即不断以军机绕台、经济杯葛和紧缩我外交活动空间,全面对台施压,并试探美国可能作出的反应。中共此举激发了台湾民众的抗中情绪,且由于民、共之间没有沟通的管道进行疏导,中国大陆民众的反弹,就造成双方敌意的「螺旋上升」。两岸随时都有因误判而「擦枪走火」的可能。

对岸有人认为,这次国民党主席选举,反映了党员的「人心思变」,我同意这个观察;但我认为,民众要求改变的不是两岸现状,而是国民党本身。张亚中教授异军突起,在选战中激起一股旋风,是因为党员群众希望有人敢向执政当局大声「说不」,希望领导干部能出现新面孔、展现新气象。换言之,张亚中的政治魄力不是来自他所强调的「论述」,而是因为他的人格特质,满足了支持者求新、求变的需求。

此外,张亚中提出的「创造两岸和平备忘录」,也引起对岸一些学者的高度重视。他们强调,签署两岸和平协议及正式结束敌对状态,应是国、共两党共同努力的目标。其实,我认为包括民进党在内的台湾其他政党,未来也都无法回避这些问题。只是,它们不是台湾甚至两岸的当务之急;外界担心「呷紧弄破碗」,或许就是造成张亚中此次主席败选的重要原因。

在民主国家,组织政党的目的是取得执政地位,因为拥有执政权力,才能将政治理念落实为政策。国民党现居在野地位,就应在宪政体制下扮演「忠诚的反对党」角色。忠诚是对国家忠诚,而非对执政党忠诚;反对不是「为反对而反对」,而是反对执政者推出危害国家利益的政策。选后国民党除了应大力监督政府的中国大陆政策,避免让两岸危急情势步步升高外;更应透过国共沟通平台,维持两岸民间交流的稳定发展。

这次国民党主席选战,参选者都强调「九二共识」和「反台独」的重要性,但涉及「求同存异」和「求同尊异」,以及「一中各表」和「一中同表」等概念,党内仍有不同的诠释。张亚中经由选战打破了讨论统一问题的禁忌,但朱立伦对此似乎避而不谈。我认为,国民党对于相关的论述,未来仍有展开辩论的必要。

基于政治现实考量,要维持两岸和平发展局面,目前仍须寄希望于民、共这两个执政党。面对即将到来的2022年,中共有「二十大」、台湾有地方选举,双方都应「安内」重于「攘外」;但最近双方主管两岸事务的部门,却为了涉外问题而隔空交火。

中国大陆「国台办」发言人以谋「独」之名,发表长文严厉抨击我外交部长吴钊燮,实际上是担心台湾加入以美国为首的「国际抗中统一战线」;我方以陆委会出面进行反击,看似「对等」,但却因「李代桃僵」而误上火线。眼看这两个本是促进两岸和平发展的「推手」,如今竟成了两岸从事「外交战」的「炮手」,实在让所有推动两岸良性互动关系者感到痛心。

(作者为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荣誉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