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内政优先:中美盼建外交「护栏」(赵春山)

美中外长本周将在印尼G20部长会议场边举行会谈,美国国务院亚太助卿康达表示,会谈将为美中设立护栏,确保沟通管道畅通,避免误算,美方也会表达对中方在俄乌战争上的期待。(资料照/新华社)

7月10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藉印尼峇里岛「20国集团」(G20)外长会议之便,进行了一埸长达5小时的闭门会谈。会谈完整内容没有对外公布,但显然双方都对结果不抱过度期待,只是希望维持沟通渠道畅通,建立「护栏」以避免误判。

过去3个多月,中美高层密集对话,看来双方都想缓和一下紧绷的关系。我认为主要原因是两国领导人,现在都面临了政治生涯中的关键时刻。误判就有可能使双方的「竞争升高为冲突」,让外交问题转移变成了内政问题。

拜登若想连任,首先就必须通过民意的检验。根据美国民调公司「Civiqs」日前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拜登的支持率已跌破30%大关,接近数十年来美国总统支持率的最低纪录,影响所及就是美国的期中选举。在最坏的情况下,民主党会把控制参众两院的多数席位,在改选后拱手让给共和党。果真如此,拜登「误己误人」,岂不成了党内的众矢之的。

布林肯和王毅在会谈中,免不了会触及众所关注的俄乌战争问题。根据外电报导,双方对此针锋相对,完全没有交集;但美国民主党籍战略家厄尔门多夫(Steve Elmendorf)表示,「大部分美国人的情绪不会太取决于乌克兰,而更看重经济是否真的复苏。」因此,拜登的当务之急不是外交,而是必须设法让美国的经济「止跌回升」。

美国商务部公布今年第一季的GDP折合年率下滑1.4%,这是2年前因疫情导致衰退以来首见的负增长。经济学家预测,未来12个月出现衰退机率,甚至高于2008金融海啸时期。此外,美国的通膨年增率已攀升至40年来新高,这给经济成长带来压力,而物价持续飙涨则是最让美国民众「有感」。

拜登想解决经济难题,就无法和位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完全脱钩。美国财政部长叶伦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ABC)访问时就坦承,前总统川普时代沿用至今的部分对中关税政策,已「毫无战略意义」。为了缓解美国当前面临的高通膨危机,叶伦声称拜登政府正重新检讨这项政策。

到目前为止,拜登对是否减免中国商品关税一事,仍然是举棋未定;但外界研判在他与习近平再度对话前,应该会有比较明确的表态。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前政府的一些官员和企业界的大咖,最近不寻常地共同站出来,呼吁拜登政府应「重建」与中国的关系。我想基于选票考量,这会对拜登构成相当大的压力。

习近平没有选举的压力,但「经济维稳」已被视为年底中共能否顺利召开「二十大」的一个重要指标。道理如同共党问题专家凯瑟(Robert G. Kaiser)所说,这是共党制度下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一埸「政治交易」,即「民众放弃他们选择领袖和影响政策的权力,以换取基本的安全、秩序和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习近平面临的是「疫情清零」对经济形成的下行压力。目前外商对中国的投资意愿不高,大陆民众的消费信心也不够,失业问题更影响到社会的稳定。虽然相较之下,中国的经济情况比美国好;但中国依赖出口,也不能「自扫门前雪」,无视于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对此,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王缉思最近特别强调希望中美继续发展经贸关系和科技交流。

展望中美关系发展,「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主任韩磊(Paul Haenle)说:「中国和美国都不希望被认为过于挑衅,因此兼顾安抚和威慑的策略会取得适当的平衡。」我认为这就是「斗而不破」的意思,因为中美两国都没有打一场大战的本钱。

(作者为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荣誉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