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轻症居家配套别再拖(王任贤)
卫福部长、指挥中心指挥官陈时中。(资料照 陈君玮摄)
指挥中心为什么一定要拖到公卫隔离量能崩溃,每日通报1500例之后,才考虑启动居家隔离?而且还是在舆论哗然之后,才愿意放弃试办,直接办理。原因不能说是谨慎,因为现在已经没有谨慎的时间和空间。原因是一群以过度防疫沾沾自喜的人,在面临解放的重大抉择时,竟然手足无措,此时才知道过度防疫危害之甚。
所谓隔离,就是与人群隔离,防止疾病散播。最有效的隔离是空间隔离,台湾以前会将政治犯关到绿岛,就是标准的空间隔离。连思想都能挡得住,又何愁传染病呢?所以美国出现了传染病,距离就把传染病挡掉了,台湾根本不需要额外的隔离。所以空间隔离是最高级别的隔离,也是最优雅的隔离,方舱医院就是依此理念而建,既简单又有效。
台湾如果出现了传染病,空间隔离的概念不容易实现。因为传染病人是个「病人」,不能把病人扔到玉山上去隔离,病人天经地义要住在医院。这下可麻烦了,在一个人口密集单位,遂行与人群隔离的作为,简直令医院苦不堪言。医院被逼得没办法,只好重金构建隔离病房,但仍然无法完全阻断传染链。所以医院隔离是在传染病隔离中,级别最低的隔离方式,医院是不得已而为之,非医疗机构千万不要仿效,花了大钱也不见得有用。还是应该尽量采取空间隔离,大陆对轻症采用的「方舱医院」,就是注入了空间隔离的概念,并没有太多医院隔离的元素存在。
在二者中间,居家隔离只要配上医疗,位阶就会高于医院隔离,低于空间隔离。居家隔离的用意是为了医疗机构保全而设计的,设计理念为「牺牲小我,完成大我」。因为传染病人如果在医院造成扩散的社会危害,远大于家庭内扩散所造成的危害。尤其是在现在疫苗接种率已达9成的情况下,家庭扩散的危害会更降低,居家隔离更应该大胆尝试。
在规画居家隔离方案时,如果只着眼于隔离,防疫专家当然怎么想都想不出方案。会担心传给家人怎么办?家人是否因此也要隔离?是否也不能出门?那岂不全家都饿死?政府是否该给予物资补给?一连串因过度防疫的问题都显现出来了,这些问题若无法同步解决,还真不容易开放居家隔离。
如果居家隔离的方案能依蔡总统的指示,只关注重症清零,只需要在居家隔离的责任医院配上抗病毒药物,家户中自购血氧监测仪,就能让轻转重症的病例可妥善的获得医疗支援,降低轻症猝死的比例,就能协助完成蔡总统的重症清零理念。由于轻症病患能在家中,也能获得合理的医疗照顾,照样也能符合轻症妥善照顾的目标。
蔡总统在专家共识会议中揭橥的减灾概念,居家隔离是执行面的重要里程碑。指挥中心步履蹒跚的执行速度,受制于自己的偏差顾虑,及过度防疫政策的羁绊。在问题被点出后,指挥中心应该能在最短时间内,以最简单的方式为国人规画出合理的居家隔离政策。
(作者为中华民国防疫学会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