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守土卫国 从强化「中华民国」韧性做起(翁晓玲)

图为民众手持国旗庆祝中华民国生日快乐。(取自国防部发言人脸书)

「韧性」,这个常见于形容一个人个性心理的受挫力与复原力的名词,是近年来政府机关爱用的词汇,例如电网韧性、防疫韧性、数位韧性、资安韧性、国防韧性、民主韧性等。借由「韧性」二字传达出的讯息意涵,似是警告民众现已处于困境或即将面临巨变和压力之中,让大家要有承受挫折、冲击和自行调适的心理准备与能力。至于为什么会陷入困境或危机的原因,政府机关通常不是避重就 轻,就是避而不谈。

蔡英文总统今年双十国庆演说的关键词也有「韧性」。她以「给世界一个更好的台湾—坚韧之岛‧韧性国家」为题,提出要强化台湾在经济产业、社会安全网、民主自由体制及国防战力上之「四大韧性」愿景,强调现阶段国家发展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要把「中华民国台湾」打造成为一个更强韧的国家。

坦白说,这几年国人对蔡总统在国庆演说上发表的谈话,是愈来愈无感。对民众而言,管他是四个坚持、还是四大韧性,真实生活的感受是四大皆空:缺水、缺电、缺钱和缺建设。蔡政府说一套,做一套,民众早已司空见惯,因此总统谈什么,已无关紧要。倒是蔡总统每年国庆演说中提到「中华民国」、「中华民国台湾」或「台湾」的次数,常成为新闻话题。

今年国庆,她提到「中华民国」一词3次,「中华民国台湾」2次、「台湾」则是51次;去年国庆(2021)提到「中华民国」6次、「中华民国台湾」3次,「台湾」47次;前年(2020)国庆,则提了「中华民国」4次,「中华民国台湾」2次和「台湾」35次。蔡总统2016年上任以来,每年国庆演说提到台湾的次数是屡创新高,并且历年国庆文告标题也仅列「台湾」。今年国庆日的英文标语则是直接改名为「Taiwan National Day 2022」,让英文国号「Republic of China」,消失在属于它的日子里。

蔡英文作为中华民国总统,心却不在这个国家,她既无胆识推翻中华民国,也无意挑战提出修宪案,只敢在「中华民国」的中英文国号上玩花样,弄出几个变形体,过过干瘾。诚如前总统马英九所言,这样偷渡「台湾独立」创造的想像空间,除了让绿营的朋友自嗨以外,又还有什么实质意义呢?

撇开「台湾」这个词在政治上的意义不谈,它在我国法律上的意义是相当明确的。依据《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台湾」是指一个地理区域,与澎湖、金门、马祖及政府统治权所及之其他地区,同属于「台湾地区」。《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将前述「台湾地区」,称之为「自由地区」,以与非自由地区的「大陆地区」作区隔。再者,台湾亦非台湾省,在《地方制度法》上,「台湾省」是它最高地方自治团体,只是1999年「冻省」后,才暂停台湾省政府的功能与业务。

至于中华民国的国号、主权与治权等概念,早已清楚规范于我国宪法和法律之中。虽然有些人不喜欢「中华民国」这个国号,但这就是当前宪政法制的现状,「中华民国台湾」不是「中华民国」,「台湾」亦无权代表「中华民国」,中华民国政府机关及公职人员应该尊重与遵守宪政法制,不可恣意混用此等名词,故意张冠李戴、混淆视听。

现在台湾年轻人的国家意识淡薄,缺乏对国家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已难唤起他们的爱国情操。造成今日这种局面,执政者难辞其咎。国号代表国家,涉及国家认同与国家格局。但看看蔡政府执政这些年,霸凌国号,尽给「中华民国」穿小鞋,如今高谈「守土卫国」,真不知是要保护哪片国土。如果这不是口号,还请蔡总统先讲明到底是守卫哪一国?会是中华民国吗?若是,还请先从强化「中华民国」韧性做起。

(作者为国立清华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