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吴密察背负破坏文明的罪行(杨渡)

国立故宫博物院院长吴密察(图/本报系资料照)

我书房中有一尊汉中观音像,凝神静坐,垂目沉思。这是明朝的旧物,难免有些战火劫余的损伤。它让我想起汉中自三国时代起即是战争频仍的要地,明清以降,抗战与内战,更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静坐的观音,不知经历多少生死战火,看尽人间多少流离劫难。

而观音像在书房中陪我,也只是一段时间,此生灯灭时,观音像还会长远存在下去,在文明的长河中,继续陪伴后人,带来安静凝神的永恒之美。

故宫的文物何尝不是这样。我们只是一时的保管者。而文物,却带着恒常之美,永远在感动着每一个时代的心灵。

我还记得中华民国建国一百年时,故宫举办国宝书画大展。那些平时未曾一次遍展的书帖,在3个月内分批展出。为了保护文物,每一件都不能展出太久,以免曝光会让纸张色泽受损。即使如此,海峡两岸的书法大家都特地来看。一位大陆知名书法家连续飞来台北,只为能亲眼目睹原作。

他观展的方式不同于一般人,而是在现场「临摹」。他用眼睛看,用手跟著书帖再临写一次。我问他何以如此用功。他说,以前在书法课上,这些著名书帖,不知临摹了成百上千次,但这一次,终于看到真迹,他想跟着走笔一次,感觉书家当年写的时候,那种心情的「速度感」。每一笔、每一按,都有不一样的速度和重量啊!

一个40几岁的男人,那天晚上喝着酒,想到白天去临摹,竟然感动得痛哭流涕。他说:「没想到此生真的能看到,太感动了。以前,这些都是江湖上拚死拚活抢夺的国宝传说,我们终其一生,恐怕连一幅都看不到的啊!」

我想到,那书帖中的美感,那苏东坡寄托在〈寒食帖〉中的心情,千百年后依然感动着今天的心灵,而后世的临摹者,透过犹存的笔意,感知苏东坡的心境,如此颤动,如此相通,那是多么美好的心灵传承。

故宫是什么?故宫要保存什么?是文物书卷吗?是古代器物?只是翠玉白菜和肉形石吗?或者,在更深的层次,这些文物代表着人类文明的传承,是世界文明的珍贵遗产,也是永恒之美的见证。这些古老文明,谁有权用政治意识形态去加以定义,加以否定,甚至加以破坏呢?

塔利班执政时想炸巴米扬大佛,联合国、美、俄、中,乃至伊斯兰教国家都出来劝阻,却终究没能阻挡宗教狂热的暴行。后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只能透过3D投影,重现当年佛像。

可是多么悲哀啊!那些政治狂热者是否想到,即使炸了佛像,也不可能改变阿富汗的命运,而文明遗产一旦破坏,却已万劫不复。

故宫文物,是世界文明的共同遗产,那不是属于一个政治团体,一个朝代,一个政权,或任何一个独裁者。当然更不属于一个故宫博物院的院长。如果现任的院长吴密察有任何破坏,不管是蓄意的,还是意识形态作祟,都是对世界文明的破坏,那是不可原谅的罪行。

(作者为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