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武装台湾绝非优先考量(舒孝煌)

美国国会中国特设委员进行的兵推没有公布推演结果详情,只表示台海战争双方的伤亡都非常惨重。(图/美联社)

美国众议院「美中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Select Committee on Strategic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U.S. and China)在4月19日举行一场有关中共入侵台湾的兵棋推演,模拟美国军事、外交及经济策略,情境设定在2027年,中共国家主席习近平决定对台动武,其中众议员担任蓝队,扮演美国总统阁员,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CNAS)则担任红队。

兵推过程采闭门进行,部分公开内容多少有些耸动。《华盛顿邮报》报导兵推目的在审视潜在的战略,模拟军事、外交及经济反应,并梳理美国政策缺失;《华盛顿自由灯塔》指出,若美国吓阻失败,中共先发制人,美国削弱解放军两栖攻击能力,但也会消耗美军武器,解放军可能损失80艘舰艇,但仍有8万名部队能够登陆台湾;《国会山庄》标题直接指名,再补给「不是好的政策选项」,美国要更快采取行动,确保台湾获得足够武器,包括迟迟未运交的武器装备,都应及早交付。

吾人似乎不必过于在意兵推的结论,这与今年初华府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的「下一场战争的第一场战斗」(The First Battle of the Next War)兵推相互呼应,都在检讨美国政策缺失,指出美国必须立即强化吓阻作为,立即强化军事能力,包括长程巡弋飞弹、攻击潜舰,以及增加防空能力的投资。美国国防部已与国会合作,推动「太平洋吓阻倡议」,强化印太地区部署。但国会议员认为美国仍未为保卫台湾的战争作好准备,国家领导人也仍然犹豫不决。

对台湾而言,要重视的是乌克兰战事已进行年余,其中一项教训是,高强度战事会快速消耗武器库存,特别是高价值的精准武器,没有多少国家有足够武器库存供前线消耗,连支持乌克兰最力的美国,都快无法承受弹药的消耗,而且这些武器生产线要恢复并非易事。

中共对台动武的选项中,封锁从未被排除,中共军事能力持续提升,由中共近期扰台行动,及去年8月与今年4月的军演中,也可看出其可能军事手段。中共去年宣布要对台「毁三线、建三区」(海峡中线、领海线、能源生命线,封控区、禁飞禁航区、常态化战巡区),只要中共在台海周边进行某种型态的军事行动,就可能使周边海空秩序大乱,从而威胁物资进口的能力。

台湾要维持抵抗韧性,不仅是武器、弹药存量,武器装备的零附件可能在战事中快速消耗;基础设施损毁,则需要大量人力、资材恢复运作;粮食、医疗用品,及燃油、天然气能源等,亦都需要靠进口,因此维持海空交通线的顺畅,是台海冲突时必须考量的优先问题之一。

近年不对称建军议题持续争论,但国军仍坚持必须维持基本战力如战机、水面舰艇及潜舰等先进武器,以便开辟安全航道,确保能源等物资补给线顺畅。维持国家运作及作战韧性,无疑是现阶段台湾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

(作者为国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