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社论》军火商利益 绝非台湾安全保障

中国时报社论

协助台湾加强战备,有效威慑中共是美国对台湾安全最重要的承诺,但重大军售案频频延迟交货,成为台湾国防最大隐忧之一,最近又传出采购66架F-16V战机,现已确定跳票。令人费解的是,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不能如期运交战机,没有违约条款制约,台湾却仍须依规画进度付款,洛马更大剌剌地与24家国防承包商在台湾走透透,寻求更多商机,而民进党政府无视国防出现破口,依然对美国厂商寄予无限期望。

美国延期交货 国防破口

美国国防部于2020年8月宣布出售台湾66架F-16V战机,总价80亿美元、约新台币2500亿元,是自1992年以来台湾的最大宗武器采购案,全案预定2026年第四季前交付,将有助于提升台湾战备,平衡两岸战力,但这个国军重大兵力建构案执行以来一路波折不断。

外界最初质疑F-16V单机价格1.2亿美元,比最先进F-35战机还要贵,虽然空军强调没有买贵,并未能扫除美国对台军售予取予求,价格高又没有违约条款的疑虑;《华盛顿邮报》于3月报导,F-16V于2026年全数交机后,台湾将有200多架战机,需要补进约100名新飞行员,却面临飞行员严重不足的问题;现在媒体又报导,原定今年初的首批交机要延迟到2025年中,2026年全数交机的目标确定无法达成。

根据美方资讯,美国对台军售延迟交货到去年12月已扩增至190亿美元,大多数为2015至2019年的订单,包含F-16V战机,「标枪」反装甲飞弹、「刺针」人员携行式防空飞弹、「鱼叉」反舰飞弹、及「海马斯」高机动性多管火箭系统等,可说是全面结构性问题。

前美军印太司令戴维森预测2027年中共有具备攻击台湾能力为指标,如何迅速在「戴维森窗口」前运交台湾迫切需要的武器系统,打造台湾成为刺猬岛,提升非对称作战能力,已成为台湾国防及美台军事合作的最迫切挑战,但民进党政府对美国厂商延期交货习以为常,概括承受严重后果。

美国提供台湾武器系统无法落实,根本原因在于美国国防工业基础及产能不足,以及对台湾的军售均属「外国军事销售(FMS)」,决策涉及国务院、国防部及白宫,并需国会核准,过程冗长。前者,华盛顿必须加速投资国防工业,扩大能量及保护供应链;后者则需简化军售过程,减少程序性延宕。

打造成火药库 不利和平

美国国会高度关切台湾无法获得武器装备,拜登政府面对强大压力,国防部也为此成立「老虎小组」评估检讨,只是要立竿见影并非易事,而民进党政府长期处于被动地位,凡事听令美国行事,丧失了主动导正的机会。

如美国2023年《国防授权法》要求拜登政府解决军售交付延宕的问题,加快对台军售,并赋予台湾「特定主要非北约盟国」的同等待遇,得以优先取得美国超额防御物资。另外授权总统动用「总统拨款权」,每年从国防部库存挪用价值至多10亿美元的防卫物资或服务给台湾。因此,无论在政策面与实务面,蔡政府都有运作的空间,应与美国国会密切协调合作,要求行政部门确实执行国防授权法旨意,满足台湾国防需求。

蔡政府对要求美方落实承诺消极被动,对号称是断交以来最庞大的美国军火商访问团却有过高期望,以为可以因此提升台湾国防工业,甚至创造另类外交突破。可以确定的是,无论是民进党政府官员所说的选择供应商或是访商,美国军火商的首要目标都是商业利益,而非台湾安全利益,无助于立即有效解决运交军备延宕的问题。

据报导,美国军火商可能寻求合作生产无人机、弹药等军品,这些都涉及美国的出口管制及技术转移许可,需得到美国政府核准,所有规范、条件将要遵循美国决策,而将生产成本投资与风险转嫁给台湾,这是典型的美国商业模式。

两岸关系必须透过基于善意的交流与沟通才能真正改善,单纯军事威慑无法产生吓阻效果,打造台湾成为东亚「火药库」,只会更刺激对岸,在台海情势最紧张时刻,美国军备供应不及,又想把台湾变成兵工厂,升高两岸军备竞赛,这绝对不是台湾安全的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