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印太经济架构终结FTA(吕志翔)

(新华社)

2021年1月开放美国含莱克多巴胺猪肉进口,12月「反莱猪公投」失利,民进党政府追求「美台双边贸易协定」(BTA)或「自由贸易协定」(FTA)理应形势大好,但在现实世界,FTA正逐渐从雷达萤幕消失。政府转向美国倡议的「印太经济架构(IPEF)」,只是FTA对深化双边关系及对台湾的重要性绝非IPEF所能替代。

熟悉美国贸易政策人士对此发展不感意外,因为华府已形成两党共识,美国不再寻求加入如《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步协定》(CPTPP)等区域经济整合机制,也不考虑谈判新的FTA,以免因为关税减让,扩大开放市场伤害美国劳工及制造业。换言之,民进党一直鼓吹的FTA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已难落实,但绝大多数台湾民众仍被蒙在鼓里。

前总统川普退出CPTPP的前身《跨太平洋伙伴协定》(TPP)等单边主义行动,留给拜登一个烂摊子,而同时中国大陆发动猛烈的经贸攻势,除「一带一路」外,大陆主导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正式生效,申请加入CPTPP,最近更进一步进军《数位经济伙伴协定》。

相形之下,拜登政府一直陷入两难、矛盾局面,一方面要对抗、压制中共扩张,同时要保护国内产业、供应链及劳工,压缩了运用区域经济整合及FTA等工具的空间,对外经贸政策显得消极、无为,缺乏「长期、全面、一致」的贸易政策也成为他最沉重的包袱,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去年10月衍生出IPEF的构想,试图化被动为主动,寻求突破口。

而民进党政府一厢情愿高估美台谈判、签订FTA的可能性,甚至不顾国内食安顾虑,主动让步,开放美国莱猪进口,在去年底举行四大公投时仍宣称「如果不开放莱猪就不能签FTA、加入CPTPP」,充分暴露民进党政府无法掌握美国经贸决策脉络,并刻意误导民众,给人民不切实际的期望。

从事实面分析,台湾开放莱猪进口后,在美国国务院主导下,连续2年举行了具有象征意义的「经济繁荣伙伴对话」(EPPD),但美国贸易代表署除了恢复中止长达5年的台美「贸易暨投资架构协定」(TIFA)咨商外,绝口不提展开FTA咨商。面对推动FTA阻力重重,民进党政府静悄悄将焦点转移到IPEF,即使具体内容要等到3月底才会公布,外交部日前已公开表达欢迎与支持。

美国主流媒体《华尔街日报》、网路媒体Politico及专业期刊也关注IPEF发展,根据有限的资讯,IPEF内容涵盖贸易便捷化、数位经济及科技标准、供应链韧性、减碳及洁净能源、基础建设、劳动标准等议题。美国初步争取澳洲、印度、日本、南韩、马来西亚、纽西兰、新加坡及越南等8国加入,并未包括台湾。

综合媒体报导及学者专家意见,IPEF的基本设计在结合印太国家成立「经贸反中俱乐部」,但多数亚太地区国家对IPEF抱持观望态度,主要原因就是IPEF缺乏开放美国市场的诱因,反而会升高对大陆市场的依赖性,以及不愿在两强竞争中选边。

IPEF确定不会涵盖新的「市场准入承诺」,性质与CPTPP截然不同,更不能弥补台美之间没有FTA的缺憾,以及化解台湾被排除在区域经济整合体制之外的危机。争取加入IPEF应予肯定,但台北已出现IPEF将取代CPTPP,透过IPEF积极推动参与印太经济整合的论调,民进党政府的话术或许在台湾内部无往不利,但无助于改善台湾困境,更无法扭转国际现实。(作者为资深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