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地缘政治下的奥林匹克(吕志翔)
台湾李洋、王齐麟摘下羽球男双金牌,斩断中国大陆奥运3连霸机会。(美联社资料照)
「卓越、友谊、尊敬」是奥林匹克的三大价值,奥运会的目标不是奖牌数目,而是提供公平竞技的场域,但在现实世界,奥运的表现成为国家威望及软实力的象征,具有高度政治意涵。哈佛大学教授、「修昔底德陷阱」理论大师艾利森在《国家利益》发表专文分析,在地缘政治脉络之下,东京奥运的表现可以类比中国急起直追,已成为美国的「同级竞争者」。
美中战略竞争已演变成「全方位、全领域」的对抗,涵盖经济、军事、外交、科技及意识形态,体育竞赛也可能成为两大强权竞争的新指标,甚至可以反映当前美中关系及国际现实。
早期大陆体育积弱不振,直到1984年洛杉矶奥运,射击选手许海峰才得到有史以来第一面金牌。如同其他领域,大陆体育在过去30多年快速崛起,挑战美国霸主地位。2008年北京奥运,中共金牌数目首次超越美国,2012、2016奥运美国夺回优势。东奥到目前为止,中国以24面金牌领先美国的20面,总牌数美国则以59面领先,虽然最后赢家仍不确定,但必然是场旗鼓相当的激烈竞赛。
从体育竞赛比拟美中战略竞争,艾利森指出,美国情报总监的《2021全球威胁评估报告》仍然形容中共是「逐渐追上的同级竞争者」,根本上是错误的。他更警告,奥运奖牌数基本上事关国家尊严,但如在地缘政治对抗的核心议题中,如GDP、相对军力对抗、AI等尖端科技也落后的话,对美国的经济、安全及世界秩序将有深远的负面影响。
东奥也反映出当前台海两岸紧张关系,体育本身没意识形态,也没有颜色,双方选手多次交锋,表现出的运动员风范与精神令人激赏、敬佩。台湾在东奥已得到2金、4银、4铜共10面奖牌,创下空前佳绩,无论对台湾内部或是两岸关系都是正面发展。
但台面下,部分台湾政治人物、网军侧翼却是伺机行动,挑拨两岸最敏感的神经,高喊「中华队加油」居然被扣上「不爱台湾」的红帽子;「正名运动」又卷土重来,这种最廉价、最不负责任的政治动作,只是在消费运动员的成果。
国际奥会与中华奥会于1981年达成《洛桑协议》,台湾于1984年首度以「中华台北」名义参与奥运,所谓的「奥会模式」逐渐成为国际多边组织处理台湾会籍、名称的共识。东奥正名公投闯关失败,部分人士又要进行巴黎奥运正名公投,此举除了满足台独意识,升高两岸敌意外,只会伤害台湾会籍,甚至剥夺台湾选手未来的参赛机会。
而民进党政府的表现只能以「色厉内荏」形容,在野时口口声声要正名,再度执政5年多以来,即使台湾与美、日关系空前友好,也无力为驻美国及日本代表处正名为「台湾」;出席世界贸易组织(WTO)、世界卫生大会(WHA)、亚太经济合作会议(APEC)也只能使用「中华台北」,现在面对新一波的正名运动又如鸵鸟般视若无睹。
受到选手优秀表现的激励,台湾掀起一片奥运热,台湾体坛应掌握契机,打造更理想的环境空间以及加强两岸体育交流,但别具用心的政治人物请把手放开。(作者为资深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