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选后美国给蔡英文的两条路(吕志翔)

AIT处长孙晓雅。(杨孟立摄)

台湾民众觉醒,九合一选举粉碎「芒果干」、「抗中保台」的政治神话,其实,美国学者专家早就看破民进党高喊抗中,却吝于加强国防的矛盾,并对此感到忧虑与不满。民进党自陷困境咎由自取,但兵凶战危的风险却由全民承担,防范蔡英文政府变本加厉,使台湾失速奔向更危险的未来,将是未来2年更严峻的挑战。

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长孙晓雅11月29日表示,避战是所有人的共同责任,但唯有具备自我防卫能力,才能吓阻与避免战争的发展,美国会与任何台湾民选代表合作、草拟军售相关计划。在九合一选后的敏感时刻,孙晓雅传达了美方对避战、台湾自我防卫、及合作对象包括台湾所有民选代表三大敏感议题的立场;抗中保台不但在台湾失灵,也丧失了国际诉求,连美国也不认同或背书。

乔治梅森大学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亨泽克去年告诉国会,台湾的军队没有适当的人力规画、训练、装备及动机抵抗外来攻击,以及面对的中共军事威胁,台湾的国防预算只占GDP的2.1%「是很可笑的」;智库「国防优先」的专家戴维斯指出,「在台湾极少人愿意从军,第一线战斗单位的人力评估低到令人震骇的60%,原因之一是以为美国会军事介入台海战争。从去年到现在,特别在众院议长裴洛西8月访台后,台海军力均衡及安全形势已出现结构性改变,美国专家提出的疑问却没有任何改善。

台湾明年国防预算大增13.9%,达新台币5863亿元,占GDP的2.4%,但美国前国防部长艾斯培认为,至少应达到GDP的3.2%。至于更敏感的改善台湾兵力结构,义务役役期由现行的4个月延长到1年,由于选举考量,不断出现变数、杂音,迄今无法定案实施。对照蔡政府动辄表示,捍卫台湾「战到最后一兵一卒」,行政院长苏贞昌「剩下一支扫帚都要用来对抗侵略」,却没有意志与决心推动延长兵役,在美国人眼中,台湾将国防当儿戏,好男不当兵,却要美国军人牺牲生命防卫台湾。

由于美台缺乏正式安全防卫条约承诺、传统战争的残酷损失、以及潜在核战风险等根本因素,美国出兵协防台湾的可能性本来就偏低,拜登总统4度公开表示如中共入侵台湾,美国将军事协防,民进党一度以为美国将以「战略清晰」取代「战略模糊」,对台湾安全展现更坚强承诺,但在11月的拜习首度实体对话后,虽然美中战略竞争本质不变,拜登对于台湾问题发言更为审慎,甚至作了调整或妥协,除了一再重申「一个中国」政策不变外,还向习近平表示,不支持台独、不支持两个中国及一中一台,退步到1998年柯林顿总统的「三不」政策,情况对台湾更为不利。

《华盛顿邮报》最近评论,台北并未认真进行必要的军事整备以吓阻攻击,政治领袖仍对降低依赖美国保护迟疑不定;《外交事务》季刊访问数十位知名美国学者专家,询问「美国是否应该承诺防卫台湾」,结果15人「强烈反对」,24名学者不同意,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美国不能对台湾国防开出「空白支票」,这些美国权威媒体与专业期刊的评论与分析反映了美国主流意见,对政府决策有一定的影响程度,不能等闲视之。

但民进党昧于国际现实,并不惜以一切手段赢得选举,在九合一地方选举中依然狂打抗中保台,蔡英文甚至妄言,若民进党选得不理想,国际会猜问台湾人民是不是改变主意了,会不会对台湾的信心打折扣?企图以国际牌做最后挣扎。

民进党执政无限上纲抗中、仇中,断绝了改善两岸关系的机会,解放军扰台成为新常态,台湾被推向战争边缘,但对加强军备却又瞻前顾后,缺乏决心与信心。除了美国,英国、日本等媒体普遍报导,九合一选举,「绿营抗中牌,选民不埋单」,拜登政府更向台湾提出了避免战争及具备自我防卫能力两条必然道路,具体回应了蔡英文的国际社会如何看待这次选举。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