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云南特产 源自台湾(赖祥蔚)

古法造红糖(新华社)

弥勒市,位于云贵高原。这个地方,对很多台湾人来说可能有点陌生。但是,弥勒有一项可当伴手礼的美食特产─竹园红糖,在近代史上却相当传奇,而且提炼的甘蔗是两百年前从台湾引进的。

弥勒市是昆明市的东南近邻,其中的竹园镇,就是竹园红糖的发源地。竹园红糖,让中国清朝首富得以赚到人生第一桶金。这个人,不是大名鼎鼎的胡雪岩,而是跟胡同时代,实际人生却更加传奇的王炽。

王炽,云南弥勒人,生于1836年,卒于1903年,号称「云南钱王」。胡雪岩生于1823年,卒于1885年,略早于王炽,因为高阳的历史小说《红顶商人》而广为人知。事实上,胡雪岩的「红顶」只是从二品官衔;而王炽则是一品,且获赏「三代一品封典」。

除此之外,英国《泰晤士报》当时列出世界最有钱的巨富,王炽名列第4,而且是唯一上榜的中国人。

蔗糖的起源很早,汉朝杨孚著作的《异物志》已有记载:「长丈余,颇似竹,斩而食之既甘,迮取汁如饴饧,名之曰糖。」弥勒在明清之际就有甘蔗,《弥勒州志》记载,乾隆年间竹园就种有少量甘蔗。但是,主要是果蔗,而不是糖蔗。甘蔗分两种,果蔗的汁可鲜食,糖蔗才能熬成蔗糖。

清朝嘉庆年间,祖籍浙江的弥勒竹园人陈蒸,他是进士,曾任台湾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又代理凤山县知县,任内发现嘉义的「罗汉蔗」可以制糖,万里迢迢运回家乡让兄长试种成功,竹园红糖从此成为地方特产,惠及后来的云南钱王、中国首富王炽;而且至今仍然是云南名产。云南产妇坐月子,现在还有吃红糖煮蛋的习俗。

会知道这段台湾甘蔗在两百年前输出到云贵高原、嘉惠当地民众的历史,其实是因缘巧合。

宜兰昭应宫后殿供奉对开发宜兰有功的「三大老」:杨廷理、翟淦、陈蒸,他们是噶玛兰厅的前三任通判,通判也称「分府」,辅助知府,管辖一厅,正六品。三大老以杨廷理最有名,三次担任台湾知府,是促成宜兰开发最主要的官员。我先前在《穿越台湾趣历史》一书,特别写了他的故事。

噶玛兰厅设立于嘉庆17年、西元1812年的8月,首任通判是翟淦;但是9月噶玛兰发生汉番冲突与漳粤械斗,朝廷指派原任台湾知府、正要前往福建担任建宁知府的杨廷理暂代噶玛兰通判,至12月事平,翟淦回任。杨廷理隔年病逝于台南。翟淦在任5年,积劳成疾,卒于噶玛兰的官舍,继任者就是陈蒸。

杨廷理、翟淦多有贡献,而且都因公而死在台湾,难怪让人感念并供奉至今。至于陈蒸,担任通判1年而并列三大老并受到后人供奉,应该有理由,但却没看到详细记载,到处找资料,这才意外发现这段台湾甘蔗因陈蒸而在两百年前输出云南弥勒,并且催生当地名产竹园红糖的往事。

(作者为国立台湾艺术大学广播电视学系教授、历史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