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凤梨过后?

总统英文。(图/取自郑正钤脸书)

全民卯起来预购凤梨热潮下,行政院长苏贞昌表示,国人认购的凤梨已超过原本销往大陆数量评估短期之内凤梨农将暂时不致于受到冲击。

换言之,台湾应该可以挺过这次的凤梨风波。但这是否意味着台湾无须担心来自对岸进一步的农业或者经贸挑战呢?答案可能是未必。

坊间有人以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名字做为联想称,大陆下一个禁止输入的农产品可能是莲雾。因为大陆在今年1月以台湾进口莱猪为由,禁止台湾猪肉进口,3月禁止凤梨,那么接下来岂不是轮到莲雾了吗?莲雾的自然开花期是2至4月,主要产季在5至7月,因此,就时序上来看,莲雾成为对岸新禁令标的,似乎也有几分道理

当然,以国台办发言人的名字做文章纯属戏言,不过,这也不难看出,许多农友的确仍心有余悸。毕竟大陆这两次出手都是突如其来、动作非常快,相关业者根本没有太多时间预为因应

而更令人担心的是,蔡政府在面对两岸之间的农业或经贸挑战时,根本拿不出有效的应对办法,既无法与对岸进行必要的谈判,也没有完整的产业战略规画,碰到问题就只会撒钱,然后诉诸民粹,一味要国人多吃、多买。

问题是,国人可以把无法卖到大陆去的凤梨吃回来,改天大陆对非农产品实施禁令时,国人要怎么用吃的度过难关?或者,如果大陆的禁令接二连三,今天国人拚命吃凤梨,明天还有多少能力继续买、继续吃下去?

民进党政府总是强调「鸡蛋不可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个说法当然有道理,然而,执政5年来,蔡政府对分散市场风险一事,又做了多少努力?成效如何?执政者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痛,就算这次凤梨能过关,但是下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