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武忠》凤梨风波过后,台湾农业危机依旧

大陆3月起禁止我国凤梨输入,从府院到各地方政府都动起来促销,惟专家认为,现行凤梨价格明显与人为因素有关,只是让凤梨崩盘时间延后。(本报资料照片)

中国大陆海关宣布并透过《海峡两岸农产品检疫检验合作协议平台,告知台湾基于生物安全防范(台湾凤梨含太平洋臀纹粉介壳虫、新菠萝灰粉介壳虫及菝葜黑圆盾介壳等三种介壳虫),将暂停进口台湾凤梨。由于事发突然,导致国内舆论哗然,网路声量暴冲,各种阴谋论纷纷出笼(如中国一贯养套杀、给新国安团队下马威、中共钱不够用了、以经围政的手段。国民党配合对岸以农逼政、为中国当地凤梨产业等等)。

不同政党讲法自然不同,国民党痛批蔡政府,执政党则透过媒体网军操作,再次成功激起国人的反中情绪,吃凤梨与爱台湾,不能被中国大陆欺侮连结,很短时间内国内凤梨订购数量已经超过去年出口到中国的四万多公吨,金钻凤梨在台北市场批发价相较上周增加18.4%、达每公斤31元,这一波的凤梨风暴看似暂解,难怪农委会主委会一改先前的不满与愤怒,转而称会让其他自由贸易国家团结起来,大陆本身会受到伤害(与台湾经济对中国依存度超过44%,是中国需要台湾的说法如出一辙),还要组农产品国家队,好像忘了先前大张旗鼓成立的「台湾国际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台农发)、「台农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立足台湾走向世界)与「台湾农产品外销平台」,离谱行径令人摇头。

此次凤梨事件也暴露出台湾农业面临的诸多问题,国人若真的关心农业与农民,就应该督促政府拿出解决对策,否则国人为挺农业,为爱台湾,还需继续「吃铜吃铁」直到吃撑为止,不知世界有哪个国家的农业是靠这样发展的。

首先鸡蛋仍然放在一个篮子,而这个篮子不是美国、日本而是民进党敌视的中国大陆。蔡总统首次执政时,即强调台湾农产品出口,对中国大陆市场依赖度过高,不利农业发展应该要分散风险,并提出新南向政策以农业当领头羊,先后出资成立台农发,台农投与台湾农产品外销平台(成立宗旨:增加外销10%提高农民收益)等农业外销国家队,主管部会官员也不时对外宣称台湾水果成功卖到中国以外市场(如芭乐卖到美加、香蕉卖到中东杜拜芒果卖到新加坡、蜜枣外销韩国等等)的消息,却后继无力。

对新据点拓展也多采蜻蜓点水,放烟火式的行销方式,未因地制宜,成效自然不佳。蔡政府推动新南向政策4年花费252.7亿元,花大钱搞宣传行销国产农渔产品,残酷的真相是台湾农产品对中国大陆的依赖度依旧偏高,中国大陆仍然是台湾农产品的最大出口国(占总出口量逾两成);特别在今日发生凤梨风暴后,民众才发现台湾许多重要的水果如凤梨、 莲雾、芒果、释迦柚子、葡萄等出口到中国大陆市场的比率都高达九成以上(包括鱿鱼石斑、午仔鱼秋刀鱼等水产品),还是装在同一个篮子里,无助分散风险。

蔡总统及相关主管部会欠人民一个道歉,毕竟「政治反中,经济倾中」并不可行,遗憾的是在野党完全无监督能力,预算任执政党予取予求!

其次,台湾官员宣称这是首次因检疫被输入国全面暂停单一农产贸易,中国片面决策完全不符合国际贸易规范,不排除向WTO申诉。问题是WTO争端解决机制以争端国达成协议为优先目标,故双边咨商为争端解决程序的第一步骤。台湾政府想向WTO申诉,需先进行两岸协商,若协商不成或一方不愿协商才可直接请求成立专家小组。

向WTO申诉旷日废时,缓不济急,目前WTO争端解决机制停摆中恐拖延执行裁定;何况台湾迄今还禁止中国大陆600多项农产品进口并不符合WTO公平贸易原则与规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台湾政府对禁陆600多项农产品策略应有所调整

再者,民进党既然执意走抗中、反中、台独路线,将中国大陆视为「敌国」,面对如此高风险的地区,早该有所防范,却始终未建立两岸农产品「风险管控」机制,还是让大量国产农产品卖往「敌区」,无异陷农渔民于险境,政府难道不该负责吗?若要继续仇中,就应重新调整农产结构,避免重蹈凤梨覆辙

最后,台湾内需市场有限需仰赖外销,特有及优质农产品是打开外销通路的关键。国内辛苦育成的金钻凤梨种苗,如何流入中国大陆引发争议,再度凸显保护优质种苗的重要性。政府对于如何加强新品种育成及落实「植物品种及种苗法」,须拿出具体措施,别只顾政策操作,相互甩锅;尤其外销市场对台湾农产品至关重要,台湾农业应该以最严格的食品安全作为生产基准不能妥协。

台湾官方多次强调即便中国大陆中止《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对台湾影响有限,如今仅暂停凤梨进口就让台湾鸡飞狗跳,官员乱了套,这会让对岸看破手脚。两岸紧张关系想要缓解,需先展现互信,不能口是心非,蔡政府若有意继续抗中就要拿出真本事,不能再搞民粹!

(作者为农渔经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