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色素红色 竟会引发炎症性肠病
研究发现,食用红色40号这个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会直接破坏了肠道屏障,改变肠道箘群生态(Shutter Stock)
国际一项小型研究表明,频繁和长期接触常见于许多畅销食品中的这种食用红色40号色素(ALLURA RED AC, FD&C RED 40),可能会提高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及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的风险,以及其他炎症性肠病(IBD)的可能性。
最近发表在国际顶尖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期刊的研究发现,食用红色40号这个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会直接破坏了肠道屏障(有助于防止细菌入侵),并增加了血清素(Serotonin)的生产,这种反应改变了肠道微生物生态,导致对肠道炎症的易感性增加。
这个研究的发表人,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研究胃肠道炎症的瓦利欧・汗(Waliul Khan)博士表示:「我们的发现令人震惊和震惊,因为这种常见的合成食用色素可能是炎症性肠病的饮食诱因,」「这项研究在提醒公众注意我们每天食用的食用色素的潜在危害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汗博士在一份新闻稿中补充道。 在为期12周的实验中,6只老鼠每天喂食不含色素的对照饮食,而6只老鼠则喂食含有色素的饮食做为对照。团队发现暴露于食用色素与肠道微生物组紊乱之间存在联系,后者会导致轻度肠道炎症。
此外,发现在生命早期就开始暴露在红色色素下的小鼠特别容易染上结肠炎或大肠炎症。
汗博士强调,炎症性肠病的确切原因仍未完全了解,但有几个因素可能参与其中,包括肠道微生物群失衡、免疫系统混乱和环境因素,常见的环境诱因包括典型的西方饮食,其中包括加工脂肪、红肉和加工肉类、糖和缺乏纤维。他补充说,西方饮食和加工食品还包括大量的各种食品添加剂和色素。
基于这项研究的结果,汗博士建议,常用的食用色素和炎症性肠病之间的联系值得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