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位时代/3D列印商机完全解析

图、文/数位时代

第一、二次工业革命造就规格化、大量生产制造业,但随着个人主义抬头,少量多样的客制商品已成消费趋势。3D列印的普及正带动一波自造者运动,全民制造、量身客制,人人都能拥有一座小工厂。这不是未来,而是全球正风起云涌的第三次工业革命。

美国纽约、旧金山等各大城市,到英国伦敦日本东京东南亚菲律宾印尼中国深圳等,过去两年间,这样的「创客工厂」(Maker Space)正在全球各地蔓延展开。技术成熟、成本降低的3D列印技术,就是促使这些热爱手作的人们聚集创作的最大原因。

平面列印技术透过喷墨雷射,让电脑中的文字图档在纸上显现;3D列印则从喷头喷出塑料,让3D设计图跃出电脑荧幕成为真实产品。无须开模、没有最低生产件数的限制,只要一台6万多元的3D印表机,一捆1,500元的塑料(约可做30个手机壳),每个人都能在家里打造一座个人工厂。

开放降低成本,促进普及

1980年代3D列印技术在美国、欧洲兴起,美国擅长塑料,欧洲则发展金属,但早期的专利大多掌握在3D Systems、EOS两家公司手中。3D列印在近两年来开始普及,最大的关键是两大公司手中的专利已陆续过期,而开放社群开始研究并推广3D列印。

最著名的是RepRap开源硬体专案,能从社群取得所有打造3D印表机的资讯台湾就有新创设计公司以此为基础「自制」一台机器,只花了2万多元。

若想买现成的,则有基于RepRap专案产生的家用印表机品牌MakerBot,最便宜6万多元就能购得。中国甚至有3万元的机种,不过成品较为粗糙,只能做简单的零件或模型打样。

创客工厂风潮也蔓延到邻近的日本,台湾设计师鬫凯宇今年初到日本参访多家创客工厂地,他认为日本创客以较严谨的态度思考商业模式,「不只抱着好玩心态,更用企业经营角度思考,」他说。东京已出现3D列印服务「Inter Culture」,销售3D印表机成型的各种商品,基本形状服务商提供,文字部分由用户订制。文创生医也纷纷投入,甚至可以超音波扫描,3D列印制作出怀孕中的胎儿形状。

日本矢野经济研究所指出,产品多样化使得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因此采用3D印表机的企业持续增加。3D印表机用户先前多为大企业,近年来由于成本降低,也逐渐扩展到了中小企业。矢野经济研究所预测,这种趋势还会加速推进,2015年3D印表机的供货金额和供货量将分别达到77亿日元和1800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