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悟供需的法则,为自在余裕的生活奠基!

Leo

前几天的中午,跑到淡水的老街午餐原本想到麦当劳喝杯咖啡,才发现他们原本设在老街临渡轮码头的店已经迁到登辉大道。

新的据点,不仅是座落的位置极佳,占地宽敞,也因为可以服务大量的得来速以及外带的客户而且新开一个专门贩售研磨咖啡以及点心的柜台,相信比原本局促的老店有更好的营业业绩,也会对品牌的形象大大的加分。

几天前看到一篇新闻报导,提到一位拥有国外硕士学历女生,因为回国就业的待遇一直很不理想,所以索性回家帮忙经营贡丸的业务。

如果我们精算她到国外兜一圈所付出的成本,加上2-3年求学期间所短少的收入,整体的成本可能要接近新台币4百万元,对一般的中产阶级家庭而言,可能要耗费掉几十年辛苦累积的积蓄

负责美国世贸中心重建的知名设计师,Daniel Libeskind曾经提到,当他在大学选读志愿的时候,就对是否要选择当一个艺术家或是建筑设计师而烦恼不已,他的母亲在当时就告诉他,你可以是一个成功的设计师而且有资源去从事艺术的创作,但是却没有办法只靠自己艺术的专业养活自己。

现在这一个年代,之所以会让人们感到恐惧以及没有安全感,其实问题就在于「资源」的枯竭化。。

过去的成功,可能只是去做对的事情就已经足够了,但是现在不仅要选择正确的行业,也要在对的时机去执行,而且容许犯错的空间越来越小。

所以对家族所累积的资源就要更加谨慎的运用以及配置,因为只要流失后就很难再回复到原有的水准,不可不慎!!

这一个星期假日到知名的风景区,看到整排的许愿竹筒,发现绝大多数的人都乞求财富,事业,感情,或是健康。

很可惜的是没有看到最为重要的「求」智慧

因为智慧是这些人生养果的根本,如果有足够的累积,自然可以滋养所求,但是要是没有持续的植养自己的慧根,那世俗身外物就很难常久的与我们为伴。

其中还看到有人希望自己能对中千万的统一发票。

如果回归现实面,以统计的角度来计算,每期的统一发票特奖,对中机率只有千万分之一的机率,一个人就算轮回几十次的人生,轮到中奖机会也是微乎其微,就算是神仙有意帮忙,面对这么多的乞签,也难周全吧?

我自己长期订阅的Newsweek杂志,前一期主编刊出他们要在2013年元月停止传统的印刷出版品,全面转变成数位型态运作。

就在我对这一个决策感到不解的当下,就看到另一本杂志BusinessWeek提到他的同业全面转换成数位化的决定是很冒险的做法,因为传统的出版品销量虽然逐年下降,数位则是倍数的成长,但是两者的规模还是还有近20倍的差距,Newsweek背弃长久以来对该媒体的信任以及支持,在趋势还未成形前就急着背弃他们的读者,实属不智。

所以我也决定要改订Time,不会轻易的接受还不成熟的数位订阅模式。

昨天在新闻上看到,最近因为景气趋冷,所以想要透过网路拍卖的方式创业的人很多,也出现了专门授课教导学员如何进入网拍课程

但是我个人认为,网路的销售就是商品稀有性以及价格的完全竞争,如果业主所贩售的商品或是服务没有独特性,价格没有竞争力,其实再怎么努力去行销,也往往会是事倍功半,开创出格局的机会微乎其微。

常常在网路上看到一般的上班族抱怨,老板会用公司没有赚钱的理由,缩减员工的福利或是奖金,但是自己却会在这一个时间点,更换更昂贵的座驾。

其实这样的情况是合理的,因为公司的营利数字不理想,原本投入的资金就会渐渐的回收,所以经营者才会有多余的现金,可以好好的犒赏自己。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最近回教国家的反西方示威活动,美国国旗在回教国家的销售却暴增5倍,因为被人民购买来焚毁泄恨。

此外我也认为,Apple最近去三星化的决策,会是最大的错误,因为挤压出来的产能一定会加速3C产品的廉价化,反而会严重伤害Apple的获利能力。

所以我才会诉求,要了悟供给与需求的相对关系,才能清楚的发现适合自己的方向或是位置,也才会有机会累积自己成功的筹码

●作者Leo,台北,小型国际贸易公司的负责人 。简介表示,阅读、学习、成长是一生最大的兴趣,因为很早就认知唯有智慧才是一辈子的倚靠,也唯有学习与智慧的竞赛才是自己有兴趣参与的主战场。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讨论与声音,投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