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胶垃圾包围台湾海岸线 经食物链被人吃下肚

荒野保护协会首度公布2014海洋废弃物前十大排名,台湾沙滩塑胶碎片惊人数量。(图/荒野保护协会提供)

生活中心/台北报导

环保团体荒野保护协会今天(20日)召开记者会公布今年国际净滩行动成果,以及台湾首次的「微塑胶(microplastic)密度调查」,发现在净滩过后,每平方公尺的沙滩上仍有高达约800件的细小塑胶碎片,被塑胶污染的沙滩与海洋不仅严重伤害观光产业游客安全和船舶航行,更会吸附毒性物质后进入食物链,被海鸟哺乳类鱼类误食,最后再被酷爱海鲜美食国人吃下肚。

荒野保护协会表示,今年最新十大海洋废弃物依数量排名依序是:塑胶碎片、保丽龙碎片、纸袋塑胶袋、玻璃饮料瓶、吸管搅拌棒及封套、瓶盖免洗餐具烟蒂、衣服鞋子手套、塑胶饮料瓶。其中,塑胶产品比例高达88.8%。根据海洋废弃物监测数据,可分析出台湾各城市的产业结构及居民生活习惯,并显示县市面临不同的问题

荒野保护协会指出,根据今年的海洋废弃物数据分析,「塑胶碎片」在台北、桃园新竹三地排名第一,「塑胶带与纸袋」也名列此三地前三名,塑胶碎片多为破碎宝特瓶、免洗餐具、塑胶袋等生活用品,显示北部都市人口密集高、外食族多、对一次性塑胶制品极高依赖,除了民众应减少使用并做好回收,环保署也应持续推动塑胶制品的减量政策

「保丽龙碎片」则是台中云林嘉义高雄四地的第一名,这四个县市的渔业水产养殖发达,保丽龙碎片多来自渔船碰垫、牡蛎养殖等产业,荒野保护协会呼吁渔业署应立即制订保丽龙渔具的使用规范与回收处理措施,并确实执法。

对于民众饮食产生的塑胶垃圾已包围台湾的每吋海岸线,荒野保护协会理事长赖荣孝呼吁中央与地方环保机关应立即与产学界环团合作,根据各县的塑胶污染问题研拟源头改善的政策,也呼吁民众改变生活习惯,减少对抛弃式塑胶制品的依赖,使用重复性环保制品,并妥善做好垃圾处理

荒野保护协会是在今年9、10月在全台启动18场净滩行动,共动员约6000名志工,净滩总长度16公里,捡拾约7931公斤,共计10万7618件海洋废弃物。为了监测塑胶破碎后的污染状态,该协会首次在新北市台南市高雄市三处调查尺寸介于0.1至2.5公分微塑胶的密度,发现各种塑胶废弃物早已破裂成细小碎片,严重入侵台湾海岸。

其中高雄市林园区的中芸沙滩,仅仅1平方公尺的沙滩内,微塑胶的密度就高达787(件/平方公尺),其中72%均为微小的保丽龙碎片;台南市南区的四鲲鯓沙滩除了微塑胶密度达199(件/平方公尺),更有17%是五颜六色的塑胶原料颗粒。初步调查显示,数以亿万计的微塑胶悄悄污染台湾每吋海岸,每一件碎片都极可能被海鸟、海龟和鱼类误食,进而危害人类食用海鲜的安全。另外,3处沙滩都验出一般人不会接触的塑胶原料颗粒,显示塑胶制造业在原料端的控管也发生问题。

▼2014国际净滩行动全台图表(荒野保护协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