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1奈米制程突破点找到了 IBM抢发2奈米超车无望?

台湾大学与携手台积电、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发现二维材料结合半金属铋(Bi)能达到极低的电阻,接近量子极限,有助于实现半导体 1 奈米以下的艰巨挑战。(图/达志影像)

台大携手台积电、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进行的半导体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期刊《Nature》,研究团队左起沈品博士吴志毅教授周昂升博士。(图/台湾大学提供)

全球晶圆代工龙头台积电所掌握先进制程,在该领域拥有超高市占率,与竞争对手拉开技术差距,随着矽基半导体逼近物理极限,各界都在寻找克服困境的材料。台湾大学与携手台积电、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发现二维材料结合半金属铋(Bi)能达到极低的电阻,接近量子极限,有助于实现半导体1奈米以下的艰巨挑战。

这项研究已于《自然》期刊(Nature)公开发表。这项跨国研究始于2019年,合作时间长达1年半,包括台大、台积电、MIT都投入研究人力,共同为半导体产业开创新路

博士沈品均则指出,过去半导体使用三维材料,物理特性元件结构发展到 3 奈米制程节点,这次研究改用二维材料,厚度可小于 1 奈米(1~3 层原子厚),更逼近固态半导体材料厚度的极限。而半金属铋的材料特性,能消除与二维半导体接面的能量障碍,且半金属铋沉积时,也不会破坏二维材料的原子结构,台大团队运用下一世代的微影技术,透过氦离子束微影系统(Helium-ion beam lithography)将元件缩小至奈米尺寸,获得突破性的成果。

随着先进制程发展至5奈米制程,甚至是3奈米制程,电晶体数目再度逼近物理极限。从过去的MOSFET(金氧半场效电晶体)、 FinFET (鳍式场效电晶体),甚至是将在3奈米、2奈米制程采用的环绕闸极技术(Gate-All-Around,GAA),1奈米制程透过仅1~3 层原子厚的二维材料, 电子从源极(source)走以二硫化钼为材料的电子通道层,上方有闸极(gate)加压电压来控制,再从汲极(drain)流出,这项研究透过铋这个材料,来做为接触电极的结构,大幅降低电阻并提高传输电流,让二维材料成为可能取代矽,成为新兴的半导体材料。

至于先前由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发表采用GAA技术的2奈米制程晶片声称比起当前最先进的7奈米、5奈米制程晶片,2奈米制程电晶体密度更高、增加 45% 效能能源效率提升达75%。相较之下,IBM提供了GAA技术2奈米制程实现的可能性,但其接触电极的接点采用的仍是铜,为金属材料,相较之下,台大与台积电、MIT的研究团队采用的是半金属,更有效改善电阻与电流问题,达到欧姆接触(Ohmic)。值得注意的是,进入先进制程节点后,原本奈米制程节点所述数字指得是闸极长度,后来已经不一定符合该逻辑,主要是各家晶圆代工厂所采用的电晶体结构不同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