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师大携手高医大团队 破解C肝引发肝纤维化和肝癌之谜
台师大生命科学院助理教授王丽婷(左)与高医大医研所教授许世贤(右)共同发表「C型肝炎感染之治疗新契机」研究成果,邀请台师大生科院院长李冠群(中)出席。(台师大提供/李侑珊台北传真)
台师大生命科学院王丽婷助理教授进行实验过程。(台师大提供/李侑珊台北传真)
全球逾7000万人感染C型肝炎,每年约有40万人死因为该疾病。台湾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专业学院助理教授王丽婷携手高雄医学大学医学研究所教授许世贤组成研究团队,解开C型肝炎感染后慢性发炎引发肝纤维化和肝癌的谜团,发现C型肝炎病毒的核心蛋白经由调控箱型基因ISX(Intestine-specific homeobox)的表现,促进一系列代谢失调、肝脏纤维化和免疫抑制调节功能,最终发展成肝癌。这项研究成果已于6月获刊国际知名期刊《先进科学》(Advanced science)。
过去研究显示,在C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当中,高达7到9成病患会成为慢性C型病毒肝炎患者,其中后续约2成甚至会演变成肝硬化。尽管现阶段C肝可经由抗病毒药物治疗,治愈率也高达95%,仍有3到5%的C型肝炎病患仍会罹患肝癌,也就是一般所谓的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
另也有文献指出,有C型肝炎的患者因为肝脏功能受损,较容易得到糖尿病及其他代谢疾病,然而关于病毒如何重塑宿主代谢和免疫反应途径及相关知识尚未明了。
研究团队耗时3年,透过细胞、动物实验及临床检体分析证明,在C型肝炎核心蛋白基因转殖小鼠模型中,利用高脂肪饮食诱导疾病模型中发现基因转殖鼠体重高于一般小鼠。
研究团队从小鼠血清当中发现,基因转殖鼠的丙胺酸转胺酶、三酸甘油酯,在喂食高脂肪饮食6个月后,皆高于一般小鼠,且产生胰岛素阻抗(Insulin Resistance)的反应,经由组织切片染色观察到,转殖鼠喂食高脂饮食后,可促进慢性肝炎、纤维化及代谢异常发生,并进一步发现HCV核心蛋白是经由调控ISX表现,增强代谢紊乱(特别是脂质和葡萄糖代谢)和免疫抑制,最后导致肝癌产生。
研究团队并进一步分析232位有C型肝炎感染的肝癌病患,发现有较高表现ISX的病患整体的预后较差,且与免疫抑制因子呈现高度正相关。这代表患者感染C型肝炎之后,可能促使ISX的表现增加,而造成身体代谢和免疫失调,导致肝脏纤维化和肝癌。
研究团队透过研发现,C型肝炎感染后,会产生肝纤维化和肝癌可能机制,以及ISX是调控这一系列进程的重要关联基因。未来希望透过找寻某些分子药物来抑制ISX的表现或功能,阻碍其机转,达到标靶治疗有效的方式。
主持这项研究的是第一作者台师大生科院助理教授王丽婷与通讯作者高医大医学研究所教授许世贤,以及国家卫生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黄啸谷、高医大医学系副教授林明宏共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