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斯合作保育「蓝碳」 中山大学发现全球首例盐草属海草杂交
海草床除具有防止海岸侵蚀、生物栖地与育幼等功能,更提供邻近海洋生态系不可或缺的碳源,是海洋中重要的固碳者、地球重要的「蓝碳」之一。中山大学海洋资讯科技暨生物学系助理教授刘商隐与斯里兰卡鲁胡纳大学海洋学系教授T合组研究团队,透过分子鉴种,率先发现全世界第一例「盐草属」海草种间杂交,获国际期刊「PeerJ」刊登。
中山大学指出,近年来,因气候变迁与人为干扰,全球海草床覆盖率正以每年7%的速率逐年减少,急需进行多样性调查、保育及复育。海洋储存了地球上至少90%的二氧化碳,大约为39万亿吨,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储存库,海洋每年约可吸收25%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海洋生物总含碳量虽然只有陆地植物碳含量的千分之二,但每年的固碳量却与陆地植物相当。
▲2018年12月至斯里兰卡Gulf of Mannar 沿岸采集海草。(图/中山大学提供)
中山大学说明,位处热带的斯里兰卡自1983至2009年经历26年内战,基础海洋研究十分缺乏,海草相关研究也不例外,以海草多样性研究来说,过去30年间所发表的国际论文屈指可数。
中山大学海资系助理教授刘商隐指出,本研究为全球第一篇以斯里兰卡海草为材料并进行分子鉴种的文章,中山团队在2018至2020间共赴斯国进行两次采集,发现一新记录种与两种可能新种,显示过去斯国盐草属的多样性被严重低估,且卵叶盐草与大叶盐草种间有频繁的杂交。近几年斯里兰卡海草覆盖率因污染等人为因素急速下降,且种类组成与过去有显著改变,造成丰度较低的海草有地区性灭绝的可能性。
▲盐草属中最小叶长4.42–6.61mm。(图/中山大学提供)
刘商隐进一步表示,与斯里兰卡环境与气候相仿的台湾也有丰富的海草生态系,目前本岛、东沙岛、邻近离岛皆有海草分布纪录,但只有东沙与澎湖海域有较完整研究,除了以上两个地区,台湾其他海草床因海岸开发与人为活动,造成栖地碎裂化,各地族群都不大,因此较不受重视。目前台湾有纪录的海草为12种,但整体而言,台湾海草床缺乏全面性与长期监测研究。
▲中山大学发现全球首例盐草属海草杂交 。(图/中山大学提供)
「守护台湾蓝碳刻不容缓!」刘商隐强调,在全球气候变迁与人为影响下,近年来台湾海草床覆盖率明显下降,例如2014年东沙海草床曾发生大量死亡,至今尚未恢复,他也观察到,其他地点覆盖率与丰度也在沿岸开发与游憩压力下明显下降,「海草床的减少不只意味着海草多样性减低,也代表海草床的生态系功能降低」,过去有学者研究指出,东沙海草床每年每平方公尺可捕捉约1公吨的碳,东沙岛海域的海草床每年约可捕捉12万公吨的碳,因此在未来大气二氧化碳持续上升的情境下,台湾须正视海草多样性与长期监测研究并加强科学教育,宣导海草床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设置海草保护区并进行复育,保护这些「台湾蓝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