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看大陆》繁忙社会里沉静从容的传统工匠
两岸大学生在湖笔厂体验制笔工序。(记者卢虹摄影)
请试想一个场景,一间无人的书斋里,架上的书册摆放整齐,多宝格中小物珍奇趣味,就连墙隅的青松盆栽也是精心照顾,形态曲折富有禅意。随着脚步向前,来到书斋主人最常停留的地方──案桌之前。
向阳窗前的红木案上放着文具,一些未归位的册卷,以及案中央陈着墨迹未干的文稿。
整个书斋布置得清幽别致,每一处都令人目不暇给,但是注意力却自然而然地聚焦在案桌的作品上,在意上头的走笔气势,一笔一画巧妙安排的美,为挥毫者赞叹。一旁笔洗中的笔,闲置的墨砚,甚至写着文字的宣纸都只是配角,然而,没有文房四宝,文稿绝不可能被书写出来,成为传世的艺术。
纸张走过水深火热
本次笔墨纸砚文化之旅中,我们踏上寻根之旅,探寻案头小小文具背后大有学问的来头。我们走访笔墨纸砚的著名产地,观看匠师们透过一道道工序──近乎魔术一般──将原料加工制成我们所用的文房四宝。
湖州善琏笔厂中,师傅们专注手中的工作,透过「水盆」工序将参差不齐的动物毫毛挑拣、修整,一丝一毫都需经过挑选,功夫都在细微见真章。另一重头戏则是「择笔」工序,除了整齐优良的笔毫,理想的笔头形状同样影响书写效果。在老练的师傅手中,毛笔有了「尖、齐、圆、健」的外观,经过阴干定型后,便是名闻天下的「湖笔」。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良好的笔自然要一个能够尽情挥洒的舞台,这绝佳的舞台名为「宣纸」。
宣城红星纸厂中,我们看蓬松的树皮稻草纤维经过捶打切割,注入纯净的山泉成为纸浆,再用竹帘从纸浆中将纸捞出,刷上炙热的钢板烘干,最后裁去不整的边缘,方成一张张宣纸。纸张走过水深火热,各种严苛的考验,终成薄如蝉翼,却又千年不朽的宣纸。
胡开文制墨厂车间里燃烧桐油收集黑烟,加入胶及其他材料成为团状,经重锤千百次的击打,入模成形接着阴干墨条便定形了。不过,墨条上缤纷的金银各色花纹并非凭空而生,还需灯下描金师傅为墨条的图形上色,花纹细如头发,失一点精准颜料便抹在错处,即使有灯光辅助依然令人眼花,师傅平稳的手及精准的笔尖,为墨条单调的外观装饰,如同为夜空点缀闪耀星辰。
湖笔宣纸俱备,但光是清水无法在纸上留下永久的笔划。纯黑的徽墨,与雪白的宣宛如天作之合,铺开一方天地,以心中巧思为快马,湖笔为的缰绳,随心驰骋,恣意行迹。三者齐聚,在渊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留下浓重的一笔。
岁月流转不会抹灭
便是磨墨的砚台也大有学问,歙砚黑色的外表朴素实则暗藏玄机,眉纹如水波盈盈,罗纹如织锦绸缎,石上点点金色,则是尚未被挖掘时吃色而成。每一块石头天生形状纹理各异,经过别出心裁的设计,以及如火纯青的雕工,砚台不再是砚台,而是独一无二的艺术。三百砚斋中每一块朴石,仿佛就是为了那个灵光乍现而生,等待灵感与巧手将它化成最合适的模样。
工艺、工艺,一项技术走到极致就是一门艺术。艺术的成品多在博物馆的展览灯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工艺的成果往往在日常生活中,近在咫尺。古云:「一日之所需,百工斯为备」,昔日生活中各式物品都是工匠手工制作,每个地区、每个师傅各有不同的风格手法,工匠甚至与作画写字的文人彼此讨论(如冯应科与赵孟𫖯),为达到期望的效果,匠师不断改良尝试,制作出更优良的成品;文人则因为匠师的专业,因工具的限制将大大降低,两者彼此交流回馈,为这个领域不断注入新生命。尽管后人多将掌声给予文人,匠师们只能隐在幕后,但是,这幅作品承载了他们的巧手与技艺,它本身的存在便是他们最好的落款,即使岁月流转也不会抹灭。
传统为镜反思现代
以古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这一回以传统为镜,令我反思自己所处的现代。
随着工商发达,世界越转越快,凡事注重效率与效益,所有人都紧盯着打转的指针,拚尽一切力气免得被社会甩出轨道。反观我们所见的传统的每一道工序中,匠师们在岗位上始终维持着沉静从容,嘈杂纷乱的外界丝毫不影响他们的心。他们专心做好自己的工作,不慌不忙,以自己的步调面对太过繁忙的现代。
从容不是缓慢,而是一种心态,一种面对大风大浪也不慌张的冷静与自信。
好东西需要时间淬炼,凡事不可能一蹴而就。现代工业虽然快速,却冰冷而过于整齐划一;旧时手工不可能比机械快速,做小做精是手工的强项,同时充满人性的温暖。两手确实难抵机械,但数字不是衡量一切的唯一标准,理性之外还有感性,科技之外还有人文,科学或有唯一的真理,但是人文没有标准的答案,每个文化都是无独有偶,笔墨纸砚就是中华文化独有的特色。
中华文化独有特色
自杭州到安徽,这一路看到了笔墨纸砚的演进与实际制作,丰富了我的知识,「笔墨纸砚」不再是一个空泛的符号。当我提起毛笔时,我会想到善琏笔厂的师傅们专注的神情;落笔纸上时,想起他们冬季泡在纸浆、夏日贴近火墙的手;磨墨时想起车间捶打墨条的声声巨响,以及微酸的烟墨味;以及,墨条下的砚台是雕刻师一刀一刀刻成的。我能够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因为了解而珍惜,更深刻地体认到一丝一缕得来不易,确实善用每一分资源。
再次回到无人的书斋,停在案桌之前,笔墨纸砚不再是寻常的文具,背后蕴含的是代代匠师苦心孤诣积垒而成的心血结晶,是工艺品也是一项代代传承的艺术,等待我们去发掘并发扬光大。(本文为笔墨纸砚之旅──第九期两岸大学生文化体验营心得文章)(浅水/台湾大学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