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在大陆》机遇与挑战-以大陆高校艺术设计类台湾籍教师为例

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台籍老师李姿莹(中)指导学生唱歌仔戏。(资料照片)

近年来台湾人从原本单纯的投资兴业,到现在有许多人在大陆的高校与科研单位任职。台籍教师从初期的自然科学与经济类领域为主,到逐渐有人加入人文与社会科学,再到现在许多艺术与体育类的台籍教师在大陆高校教学与服务。本文以大陆高校教育发展与现状为出发点,探讨艺术设计类台湾籍教师所面对的机遇与挑战。文中以笔者自身的经验为样本,再加上天津、重庆、四川、福建、浙江、江苏、广西等地的艺术设计类台籍教师的访谈,转化出台湾籍教师的职业领域发展蓝图,为后续相关的研究领域提供样本。

关键词:海峡两岸;两岸融合;台湾籍教师;艺术设计

自1987年开始,海峡两岸同胞隔绝将近四十年的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两岸先从恢复探亲,再到投资与商务往来,从文化交流,再到近二十年来有许多台湾同胞到大陆工作。本文以大陆高校的台湾籍艺术设计类教师为例,从发展现状出发,讨论政府政策、工资福利、科研、社会服务与展览获奖、职称评定等,与台湾籍教师所切身相关的权益。有人说:人的成熟,一半是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一半是对残酷真相的接纳。此篇文章的诞生初衷,就希望为在整体高校职场环境中,相对弱势的艺术设计类台湾籍教师,提出些有帮助的建议与方向,也让艺术设计类台湾籍教师未来的路程更顺遂,为海峡两岸的和平创造美好的未来。

1发展与现状

根据资料,大陆于公元2000年前后,因社会的转型需求,开始推行大学扩招,扩招之后,根据教育主管部门所划分的双一流、985、211、一般公立、私人民办等大学开始需要大量的教师。因此每间学校开始吸收各门类的教师,后来因为相关政策的开放,台湾籍教师从福建省开始逐渐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扩散,再后来连青海与内蒙古都开始有台湾籍教师的身影。但大多都为自然科学、经济领域、人文与社会科学,除了前述领域之外,许多高校也向艺术设计领域的台籍教师伸出了橄榄枝。由此艺术设计领域的台籍教师也逐渐的出现在高校教育的讲台之上。

然而,艺术设计类本来就是特殊学科,有别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社科,最基本的判断就是如同体育类一样,在高考阶段中需要加考特殊的专业项目,再依据专业与文化成绩组合后才甄选进入大学。再者,在国家基金的分类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艺术基金等各种基金。即便国家基金都分类评审了,但是在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地方来说,首先应该解决的是经济与民生的问题,所以在高校中自然与人文社科,所产生的问题当然优先被解决,因此自然与人文社科类的台籍教师在职称与薪资待遇中所遇到的问题自然比艺术设计类少了许多,再加上学科领域的不同,彼此的思维意识与逻辑观念,本来就会不一样,例如:笔者在2021年于福建省漳州市所参加的高校教师研讨会中提出,艺术设计领域的高校教师不应以论文与国家基金为评职称为唯一条件时,在场就有自然与人文社科类的教师提出反对意见,他们认为高校教师就应该专注于科研。其实,艺术设计领域教师做出了社会公认的好作品之后,就如同于自然与人文社科类的教师,提出了新的知识概念与发明性的科研项目,一样是为人类社会做出贡献。艺术设计类虽为相对弱势学科,但生活中却处处与艺术设计相关。小到水杯,大到环境设计,有那一项不是与艺术设计相关!但其领域教师,因为整体社会不够重视,导致在整体高校职场环境中相对弱势,直到现在依然困难重重。

另外,现在的高校当然不是只有教学与研究,不是只有写本子发论文、拿基金,还有社会服务。而社会服务从艺术设计领域的高校教师的角度来说,就如同自然与科技类的成果转化,将自身的艺术与设计作品转化为公共领域的设计服务以及艺术文创产品。少部分艺术设计领域的台籍教师,依托着高校平台以及广大的市场与机会,再加上自己的不懈努力,终究还是实现了美好的生活。

2政府政策

2.1涉台工作部门与工作证

根据大陆政府工作职责,涉台相关工作部门在中央,有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简称国台办)、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简称全国台联),在地方则是中共各省委下辖的台湾工作办公室与各省台湾同胞联谊会(例如:省台办、省台联),除上述外还有台湾同学会以及各民主党派的涉台工作部门。前述这些单位任务多是:加强大陆与台湾间的联系,为的是增进海峡两岸友谊,帮助台湾同胞熟悉环境,克服在大陆工作上和生活上的困难,还会根据台胞所提的需求,对接相关的政府或者企业部门提出政策改进意见或执行建议。简单的来说,就是为台湾人提供在大陆生活与工作上的一切服务。2018年2月28日,国台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经商中央组织部等29个部门,发布了《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惠台31条)的通知出台后,加大力度鼓励台籍教师来大陆高校任教,其在台湾取得的学术成果可纳入工作评价体系,同时也在台籍教师的科研申请、社会参与、生活便利上提供更多有利融合的政策安排。以笔者为例,在四川工作生活的十几年中,就常感受到四川省台办与四川省台联的帮助和慰问,虽然不见得所有问题都能获得解决,但至少有专职的部门帮助向上反映问题与心理辅导,哪怕最后还是无法解决,至少有人倾听。最好的例子就是:港澳台工作证。

只要是在大陆工作的台湾人都要在当地劳动与人事保障部门办理港澳台工作证,有了工作证,才能办理社保与相关的入职手续,而办理工作证需要提供从学历、体检、学校事业单位登记、保证书等一系列的证明,且每5年就必须更新换证,甚至每个省都会提出不同的要求,许多台湾籍教师都因为工作证的申请或换发而吃尽苦头,同时也有许多反映的意见透过省台办传达到了相应的政府单位。因此经过研究,在2018年8月由国台办正式发布新闻,政府取消了港澳台工作证。根据笔者访谈,此良策的确增加了许多台籍教师到大陆的发展意愿,加强了向心力。有一位在浙江的艺术设计类台籍教师,就因为此政策的改进,而愿意留在浙江的高校任职。

2.2台湾居民居住证

早年台籍教师在工作与生活上基本都依赖着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简称台胞证),而台胞证由刚开始的三个月一次签,逐渐到半年签、一年签、两年签,到现在的五年签。由单张纸本的形式,进化为类似护照的册页,再到现在的卡式。台籍教师因为台胞证的时限拉长,基本上再也不用担心台胞证签注到期,为后续在学校与家庭生活上造成困扰。就算签注到期,因为整体审核的放宽,所以只要透过公安机关的出入境管理部门,自备简单的数据之后就可以轻松获得签注。台胞证的进化与放宽也象征着大陆整体社会对于台湾人的开放与信任态度。但计划总赶不上变化,随着许多台胞来越深耕大陆社会之后,台胞证在大陆社会所能应用的范围就越来越不方便。从搭飞机到办理银行账户与手机号码,都需要证件号码,而台胞证只有8码,这直接造成了社会服务上许多的困难。直到2018年9月出台了台湾居民居住证(简称台居证),台居证的号码就有18码,台居证是台胞在大陆使用的身份证件,是为解决台胞在大陆学习工作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方面便利化问题。但是,这也是仅解决一般台胞衣食住行的问题,艺术设计类台籍教师在学校与公务机关的行政系统中,一旦需要注册或者更新时,键入台居证的18码依旧是无效(身份证格式不正确)。虽然,公务机关经过沟通后,可以通过后台以人为修改的方式进行补强,可是沟通起来常常是旷日废时,很大程度地消磨了艺术设计类台籍教师的工作热情与效率,限制了发展。(图1)

2.3编制

众所周知,获得「编制」是为大陆公部门相关的工作中最好的福利政策,有了编制才能分配到住房,有稳定的薪资与保险福利,甚至职称晋升的支持,在许多的高校中,有编制甚至能代表着工作上铁饭碗的保证。根据新闻查阅,大陆目前仅开放北京、天津、福建、湖北、浙江、江苏、广西等地允许台籍教师申请编制,再根据访谈中得知,目前只有福建、浙江、广西的艺术类台籍教师获得编制,其他地方的艺术类教师都为年薪合同制或者享受编制待遇的合同制(非编)。

其实,编制这两个字很大部分的限制台籍教师的发展意愿,没有编制的台籍教师总是吊胆地过着日子,很担心合同契约年限到了之后,学校会不再续聘。更有甚者觉得,既然没有编制,自然也不会花心思在教育事业上,入职之后,只关心个人事业,时间到了就走人。间接造成整体教育与研究的恶性循环,以及许多高校对于台籍教师的不良观感。虽然,这几年各省的劳动与人事保障部门对于编制的改革声音不绝于耳,但整体高校教师对于编制依然需求强烈,同时也影响了台籍教师的求职意愿。以笔者为例:从2010年先以外聘教师入职,之后学校人事部门打了许多次报告给省劳动与人事保障部门,但始终在政府政策上没有获得编制支持,学校最后只能以享受编制待遇的非编人员,为聘任条件。短期来看没有问题,却治标不治本,一旦时间拉长之后,相应的薪资调整、职称晋升、退休金发放、健康保险、住房保障其问题都会一一浮现。另有一例是,任职某高校艺术类台籍教师,历经千辛万苦之后终于升至副教授职位,但人事合同签的是有年限制,因为没有编制,学校在合约到期之后,不予续聘,只好解职离岗。

上文所述,这其实是所有台籍教师都会遇到的问题,只是艺术设计类台籍教师所身处的学科都较为弱势,自然在学校与整体社会的层面中,相对不被重视,其解决的速度与力度就会相对薄弱。如果台籍教师的编制能在各省的劳动与人事保障部门解决,或者在后续政府政策的实施中给予平衡,这应该能大大的吸引优秀的台籍教师入职各类高校。

2.4国家艺术基金

在国家基金的分类中有:自然基金、社科基金、艺术基金。艺术设计类台籍教师相关的国家艺术基金是由政府设立,同时允许国(境)内外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捐赠。用旨在推广艺术创作、打造和推广精品创作、培养与繁荣艺术人才、推进国家艺术事业良性发展的基金。因此,如能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持,就代表着个人艺术事业就能在政府层面获得相应的肯定。所以,无论是个人的艺术发展,或者是高校的职称评定,基本免不了需要国家基金项目的支持。

而国家艺术基金迟至于2018年7月新闻中才公布,允许台湾籍申请,再到2019年4月才正式开放台湾籍申请,而同是国家基金的自然基金,早在2007年5月就有新闻报道开放台湾籍申请,甚至国家社科基金都在2017年5月都开始接受台湾籍申请,相比之下艺术设计类台籍教师所起步的条件,就都晚于自然科学类和人文社科类。

目前笔者认识的艺术设计类台籍教师中,尚未有人申报成功获得国家艺术基金。根据访谈,原因整理如下:

(1) 国家艺术基金,直至2019年4月才开放台湾籍申请,但青年项目门槛为40岁。在现代社会环境中,众所周知,艺术设计类的人才所养成的时间周期本就比较长,根据访谈统计有70%的艺术设计类台籍教师接近或者超过青年项目门槛,不符合申报条件。

(2) 根据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于2019年11月27日所发布的新闻稿,共有19位台湾艺术家申报2020年的国家艺术基金青年项目,后因为疫情原因迟至2021年7月才发布立项公告,但公告时台湾艺术家却无人通过。虽然,相关单位并没有公开公布评审标准与过程以及不通过的原因,但根据笔者访谈,有可能是当时港台与大陆的关系紧张以及申请的创作题材与论述理由较不符合要求所致。

(3) 国家艺术基金除青年项目外,还有一般项目。根据2021年9月13日所发布的通知,一般项目现在只允许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地(大陆)户籍或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身份的中国公民申请参与,直接排除了台湾籍申请一般项目。因此从现况来看,艺术设计类台籍教师发展所受的限制,从政府政策层面,也相对难以突破。

由上所述,国家艺术基金的申请对于艺术设计类台籍教师依旧是漫漫长路。既然国家层面的路不通,那省或者市的情况是否健全?根据访谈,其实省与市的情况也相对不乐观,现在很多省市都会出台相关的基金政策,但许多相应的条件都一样不允许台湾人申请,当然也有少数省市出台只针对台籍人士申请的专项基金申请,例如:福建省社科基金台湾籍专项、江苏省建设系统基金,但也相对的少数。

在2021年参加的高校教师研讨会中,就有其他类教师建议笔者,改以自然基金或者社科基金为研究方向,以应付高校的职场环境。但此方法不也就违背了,当初远渡海峡来大陆任职发展的初衷了吗!人才需要分类,发展才能均匀,社会才能共同进步。但是现在大陆高校的职场环境,主要是因为用赛马的标准来看耕田的牛。身为高校教师的我们应该是与学校共同成长,一起进行改革,这也是艺术设计背景的笔者,在经历过许多困难之后,愿意将这些经历转换成文字与大家讨论的重要原因。

2.5小结

不可否认,通常会从事艺术设计相关工作的人,大部分比较浪漫与闲散,浪漫与闲散也是成就艺术设计的原因之一,因此大部分艺术设计类台籍教师性格中多多少带着浪漫与闲散,所以在面对政府政策相关的事务时,所表现的态度就会相对消极和不愿意被条条框框所限制,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在编制、工作证、国家艺术基金、台湾居民居住证等问题上艺术设计类台籍教师相对不适应与吃亏的原因。另外,每位台籍教师在选择大陆高校时,会因为各种因素再加上地域性的区别,而产生不同的选择情况,例如:福建省对台湾籍教师政策上就优于其他省的对台政策,导致许多台籍教师优先选择任职福建地区的高校。然而,为了补足这些差异,每个省也在不断地出台相关的支持政策,例如:四川省在2018年推出的川台70条优惠政策,川台70条确确实实为台湾籍教师提供政策上的扶植,但也是仅限于四川省。而在本段所谈的编制、工作证、国家艺术基金、台湾居民居住证,其实就是说明着所有台籍教师对于在大陆整体工作的适应过程。我们知道,政府每每出台各项政策,其实会牵涉到许多方方面面的问题,每次的调整或者修改,从国家至省到市、县、乡,都是一项大工程。台籍教师在大陆任教多年,其实都能逐渐体会,政府在其中的不容易和艰辛,也都能有同理心的去配合与调整。但目前从国家的层面来看,整体依旧以科学发展与社会民生问题为优先导向,虽然有中央出台的惠台31条当作基础,但如果政治上出现紧张的氛围,与思想意识相关的艺术设计类就会被排除,所能分配到的资源本就会相对不足。而艺术设计领域的教师,又在目前整体以发表论文和科学研究为导向的高校中更为相对弱势,再加上性格中的浪漫与闲散,以及台湾籍的身份之后,就是弱势中的弱势。如此以往,再加上教师之间的负面消息的口耳相传,就间接地影响了,目前还在台湾岛内的艺术设计类教师来大陆发展的意愿。

3工资福利

3.1薪资

目前在大陆的高校目前所实行的大多都是绩效工资制。简单的来说,就是以教学、科研工作量、学校经费收入为基础方针,由此订定教师工资额度的分配方式。根据访谈,在不限制职称,不限制地方普通高校和中央普通高校的情况下,艺术设计类台籍教师平均月薪约为8千6百元(不扣除五险一金) 。另外,艺术设计类台籍教师还有些是年薪合同制,例如:14万元的年薪,再分到每个月发放。其实讨论这个项目也很复杂,因为个体之间的收入差异很大,不同专业和系所收入差别也很大,所在学校的级别与地理位置也有关系,甚至在签订人事合同中订定的条款也不一样。在访谈中有月入5千元,基本入不敷出的,也有人月入1万2千元。整体来说,艺术设计类台籍教师的工资不高是没有异议的。根据数据收集,大陆高校正常副教授平均月薪约为1万2元。而目前艺术设计类台籍教师大多都为讲师,只有少数是副教授(本文后半段会探讨原因),在大陆各地物价与房价逐渐升高的态势下,其生存压力巨大可想而知。而且艺术设计类台籍教师任职的高校多为综合性大学,此类大学多依靠本身的优强势学科而起,艺术设计类学科多为附属,自然不容易得到人事与科研经费,反映在工资上就相对不足。

薪资中还有另外一个部分就是年终奖金,此部分基本上也是跟教学与科研挂钩,少部分高校在制度上还相对完善,教师对外参加美术展览或者获得奖项可以计算进年终奖的分值范围。根据统计,艺术设计类台籍教师年终奖金平均在1万5千元,少部分则可以领到3万。从此数据看来,其所获得的薪资还是远远落后其他类高校教师,以正常的综合性大学来说,能领到10万元年终奖金的教师,大有人在。(此部分表格因保护教师隐私,仅以文字说明)

3.2使用空间(住房和工作室)

此部分与薪资讨论中所看到的问题,在本质上还是会相同,牵涉到了教师所在的学校级别、区域位置、个人条件以及当地政府政策。以住房为例,目前大部分艺术设计类台籍教师,基本定居于教职工宿舍,台湾籍教师因为远离家乡的关系,通常所任职的学校通常会借以教职工宿舍作为安顿,而这类的职工宿舍环境与生活条件尚算中等,在访谈中也有教师认为住宿条件太差,自行在外租房生活。当然也有很少一部分的教师,在学校任职有一定的工龄之后,学校依据职称与工龄分配了福利房。这类教师所生活的地区都在四川、福建等地区的学校,这也跟地区的用地环境与学校的腹地有很大的关系。

另外,艺术设计类台籍教师还有一个需求,就是需要工作室进行艺术创作或者设计工作,在访谈中除了少数任职于专业艺术院校的台籍教师由学校分配工作室之外,其余在综合性大学的台籍教师都没有学校所提供的专业工作室。这无疑是限制了艺术设计类台籍教师在教学与研究的发展,因为申请艺术类基金或者参加美术展览或者设计比赛时,都需要空间来进行创作或者演练,没有创作的空间,相当于要做科学研究时没有实验室,没有实验室那来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就像在前文薪资环节提到的原因,综合性大学多依靠本身的优强势学科而起,艺术设计类学科多为附属学科,在使用空间与能获得经费就相对减少。所以大部分艺术设计类台籍教师只能自费在外租赁空间,进行创作或者演练,若遇租赁纠纷或者环境问题,在不了解法律与公安系统以及当地居民生态的情况下,只能以息事宁人的态度,自认倒霉的结果为收场。

3.3安家费与探亲交通费

许多高校在引进人才时会给予安家费(或引进人才津贴),这类费用一般来说,就是给那些外地来本地做事的人,在家庭、生活、工作的补贴费,也算是福利的一种,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领这个费用的,而且这类费用在发放时,也又分为一次领、按月领、按年领等各种领取的方式,甚至也会跟随着当地税务机关的规定而有所不同,全凭教师在入职时与学校的人事单位所讨论而产生。在访谈中艺术设计类台籍教师只有四成的教师有安家费,最高为20万,最低只领到2万,而超过一半的教师在入职时没有安家费。在访谈中多数教师提到了当初会来大陆高校任职,多半是因为取得学位后,因为不想单纯的当艺术家或者进入设计公司任职,再加上台湾岛内高校职场环境又相对不佳,在先求有,再求好的情况下选择了任职大陆的高校。更有教师表明,高校在招聘广告中多会标示给予多少安家费,但实际到了入职阶段,就会因为台湾籍的身份而变成一事一议,加上相对弱势的艺术设计学科,能拿到的安家费自然就不多或者没有。

关于探亲交通费的部分,台籍教师与大陆教师在交通上最大的不同是隔了一条海峡,其往返方式只有船舶与飞机的方式,其方便程度与时间效率,应以飞机为最高效率,但飞机的费用相较于其他方式都为最高。因此在许多高校都会为台籍教师提供探亲交通费,但此类费用也牵涉到级别、位置、个人条件和当地财政政策甚至入职时学校提供的条件。此部分从艺术设计类台籍教师来说就更为弱势,根据访谈能获得探亲交通费补助的比例上只有三成,而金额上大多以年为单位,平均为2千/年。而且此类费用按现在高校的财务管理方式,必须先以公务卡购买然后凭刷卡证明和发票以及登机证核销。如果是从台湾买来回机票,提供台湾的刷卡证明和发票就不予核销,就有教师说这其实是个看得见却摸不着的福利。

3.4小结

笔者在薪资福利的环节中,会谈工资结构与来源和住房以及工作室,主要是在访谈中,因为是艺术设计类台籍教师在高校职场中常有争议与缺失的部分,而安家费与探亲交通费是有别于其他大陆籍教师的特殊条件。虽然,如前文所提会有级别、区域、个人条件、政府政策的影响。但总得来说艺术设计类台籍教师还是相对的弱势,在唯成果、唯论文的体制大环境中,艺术与设计通常不容易出成果、出论文,自然所能拥有的福利就相对减少。再加上艺术设计类台籍教师通常在自我管理上其实较为散漫,根据访谈大约只有二成的教师有公务卡(核发公务卡也与学校和地方银行财政管理的态度相关),然而只要在与学校经费相关的核销时,基本都需要使用公务卡,没有使用公务卡在财政审核上基本都不予核销。以此来说,艺术设计类台籍教师期也需加强自我管理,展现出相应的态度给学校,例如争取公务卡的核发与使用。最后,本文之所以没有谈教师证、五险一金以及工会服务,是因为在法律上已经规定了相定的义务与条件,学校与教师本就该有义务与责任去遵守,所以不在此次的讨论范围。

4科研

4.1学术环境

艺术与设计其实不是单单的只有操作的项目,还有理论的方面,例如:美术史、设计史、美学、哲学、艺术管理、展览策划等与人文社科研究交叉的研究方向。国家为弥补此方面的不足,在国家社科基金中还有艺术学的专项,或者省市也有艺术理论类基金的研究经费支持,用以提供相对理论和系统化的艺术设计学研究。但不论是国家社科基金或省市艺术学理论的专项研究中,只有很少的艺术设计类台籍教师获得支持,原因有下:

(1) 目前艺术设计类台籍教师虽然大多数有博士学位,但本质上还是以艺术创作与设计为主,学术的研究与论文的撰写本来就不是强项。

(2) 在艺术学的理论中,其论述核心多与人文社科等领域重叠,因此一旦进入学术评审的环境中,所能展现学术论点与思辨的能力,或者质化研究、量化数据调查,基本都会逊于人文社科的学者,评审上本来就不具备优势。

(3) 在调查中艺术设计类台籍教师大多数都在综合性大学任职,而综合性大学本身又依靠某些优强势学科而起,在科研上对某些学科倾斜太严重,导致资源不足,例如:某高校在图书馆的资源库中,竟没有购买相应的电子期刊资源库,教师发表论文后,还需另外自费检验期刊的真实性以作为考核依据,也无法查阅相关的艺术研究文献,长此以往教师会失去了科研的热情,选择就此躺平。

4.2论文发表

在高校的职场环境中除了教学之外,另一个就是论文的发表,而论文的质量与刊载论文期刊的等级,也和职称与年终考评挂上钩。所投稿的期刊如果能在SCI、SSCI、A&HCI、EI、CSSCI(南大核心)、中文核心期刊(北大核心)、CSCD(中国科学文献服务系统)等科技文献检索工具中被收录,代表着论文的质量有着专业机构的背书。虽然SCI、SSCI、A&HCI、EI等期刊所投稿的门槛与限制相对自由,但多为数、理、化、农、林、医、生物等以外文为主的科学研究领域,艺术设计类台籍教师自然不太可能跨领域的撰写论文。那国内的CSSCI、中文核心期刊、CSCD是否相对容易发表呢?其实也是看教师所在的高校人事与科技部门的认定。一般来说,综合性高校多以科学研究领域占大多数的CSSCI为认定标准,不采纳中文核心期刊或CSCD,而CSSCI中与艺术设计相关的期刊又极为少数(表3),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对艺术设计类台籍教师在论文的发表上,增加了相当大的难度,目前在访谈中只有1位教师在CSSCI发表过论文。

根据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研究院的统计数据,CSSCI(2021-2022)和CSCD(2021-2022)数据库的来源期刊学科覆盖完整总数约为2000余种,但学科间规模差异较大。其中人文社科领域的来源期刊共计800余种,约占期刊总量的37%涉及22个学科。其中,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经济学、政治学、教育学期刊数量较多,占比超过50%,人文经济地理、宗教学、统计学三个学科来源期刊数量较少,共占总量的3%。而艺术学排名更为靠后,共占总量的1%。此数据是将CSSCI和CSCD合并计算,若单列出许多高校只认定的CSSCI的艺术学期刊估计更低于1%。

在2020年初,教育部、科技部印发了《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该意见主要是要破除「论文至上」的观念,要高校以此为突破口,拿出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实招硬招,破除「唯论文」,树立正确的评价导向。但在访谈中艺术设计类台籍教师所身处的高校,基本还是以论文为导向,在访谈中得知,许多高校就算降低期刊要求,只要能发CSSCI就行,但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此类期刊单纯投稿发表成功的可能性极低。在访谈中就有教师表示有期刊以政审为理由拒绝台湾籍教师投稿,就算能投稿,也会因为只有讲师职称(艺术设计类台籍教师职称多为讲师),而期刊本身也需要考评、也需要经费,因此更趋向于录用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作者,作为自身考评支撑依据。还有,在学术环境趋向于内卷化的现在,论文的内涵早已消失,更多的是发表之后的考评效益。因此常有狗急跳墙的教师透过杂志社或者中介以买论文的方式进行,除了2至3年的等待期之外,还必须付出高额费用,但总是有人趋之若鹜。由前所述,此为违法行为绝对不可行。所以,现在艺术设计类台籍教师目前只能投不在学校认定范围,门槛较低的非核心期刊,作为个人学术认证依据。

4.3经费来源

艺术创作与设计工作需要经费支持,同样的科研也需要经费。在访谈中,多数学校都有经费支持艺术设计类台籍教师对于科研的研究经费,有些是在入职时就提供科研建设费,有些是任职时有校内艺术研究专项的科研经费,还有些如能获得校外基金支持时学校会在给予相应经费的后补助。但整体来说艺术设计类台籍教师,因为自身学科多为艺术创作或者设计实践,所以能领到的经费补助就相对减少。以笔者为例,所在的学校有社科基金艺术专项,若能通过审核,只有1~2万元的经费补助,这与校内自然基金或者社科基金的正式项目所补助的经费,实在是小巫见大巫。后来在访谈中得知,天津与重庆的艺术设计类台籍教师就有获得7万与10万元科研建设费,虽然还是无法正式地与其他学科的经费相比,但已经与其他学校的台籍教师处境来看已经相对优渥。

4.4小结

大陆的高校总体经费来自于学生的学费、个人和企业的捐赠、自筹的经费以及政府财政拨款(公共财政预算)。在相关的评审条件中,除了办学成效与社会服务工作外,科研的成果与论文的发表,会影响学校的等级,等级就意味着整体经费,这就使得大部分高校依然重视科研成果与论文发表。其实重视科研成果与论文发表本就应该是高校经营的重点,但在此其中任职的艺术设计类台籍教师处境就相对尴尬,身份上身为学校教职工本就应该配合学校出成果、发论文,但其自我本质上又是以艺术创作或者设计为主。如果遇到明事理的领导,职场尚能过得舒心些,若遇到不明事理的领导,职场生涯就不太平顺。在笔者认识的台籍教师中,就有人在10年间换了3间学校任职,此情况除了教师个人的处世方法外,亦有在学校制度与科研上无法有建树相关。

5社会服务与展览获奖

5.1社会服务

在台湾的高校中常有产学研合作的项目,鼓励教师与外面的企业接轨,将科研或者设计成果进行转化,但台湾在此类的合作中,公办高校通常准备的手续与资格审查相对旷日废时,提供的条件也不甚理想,以致成效相对不彰。民办大学进程会相对快一些,态度也积极,其效果会相对较好。而在大陆的高校,产学研合作的项目还有一个名称为社会服务,无论是公办或者民办的大学都会鼓励社会服务,只要教师能为学校引进资源创造平台,或者教师在外自行创业,又或者教师在外与企业进行成果转化,学校从上到下基本都会开绿灯予以通行,甚至配套相应的资金与场地,帮助教师进行社会服务。因此,当艺术设计类台籍教师换下教师的制服之后,在社会上就是艺术家或设计师,根据访谈有五成的艺术设计类台籍教师,有社会服务的经验,其内容有文创产品开发设计、室内空间设计应用、环境规划设计、建筑设计、艺术品的销售或者其他产业的服务等,若除开学校所发的工资,有人年收入可达30万,虽然与自科学类或者社科经济管理类的社会服务动辄百万的收入相比,还是略为逊色,但在经济自由的程度上,已经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了。

5.2展览获奖

以美术展览来说,在大陆最高的奖项是五年举办一次的全国美展,而全国美展一般是通过各地的美术家协会(简称美协),一层一层的由地方到省市逐步的筛选出作品,再进入全国评审,因此能选上全国美展都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在专业高校的职称评审或者加入各地方的美协组织,入选全国美展甚至能成为强而有力的加分项目,带来的效果不言而喻。艺术设计类台籍教师在目前现行的制度中,被划入港澳台与海外华人展区,这就意味着不需要通过层层的筛选机制能较为轻松地选上全国美展,以2019年的第十三届全国美展港澳台与海外华人展区来说,征稿数量只达667件,入选作品共计288件,其中香港作品76件、澳门作品52件、台湾作品77件、海外华人作品83件,这相比于其他类别动辄上万件的征选来说,其入选率其实是很高的。如前文所说,只要能入选全国美展,基本意味着有专业的协会为艺术家与作品背书,在艺术的道路上有着一张优良的通行证。

当然,全国美展只是其中一张通行证,并不能代表所有的事情。在大陆因为市场大,需求多元,是金子就会有发光的机会,就算不入选全国美展,只要多参与校内外的各项艺术活动,尤其各省市常有许多专门针对港澳台人士的展览征件,作品获奖与被画廊和经纪公司看见的概率大增。再加上由艺术设计类台籍教师转换身份之后的艺术家或设计师,通常在外争取发表机会时,常因其背后的高校教师光环而受到画廊与设计公司的青睐。在访谈中,多数艺术设计类台籍教师都表示,因其高校教师与台籍身份的融合,而在个人的职涯发展因此受惠,获得不俗的成绩。

5.3小结

当初会愿意离乡背井,跨越海峡到大陆高校任职的艺术设计类台籍教师,多半是因为看见了台湾岛内所消失的机会与市场。再者,台湾目前的艺术与设计生态环境中每当有机会时,论资排辈又是一件常常发生的事情,再加上整体的经济下滑与产业的人才拥挤,年轻的艺术设计类人才,能获得的资源与机会明显不足,再有才华或者非常努力都不容易被看见。因此台湾的年轻人若不愿意继续在内卷的漩涡中挣扎,到祖国大陆发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以本章节的社会服务与展览获奖所谈的市场与机遇来说,艺术设计类台籍教师只要愿意抛开成见,深耕在地的环境,遵守当地法令法规,通常在收入上都能有不错的成绩。再加上只要熟悉展览与各地美协的运作方式,在艺术表现与个人名望上都会比在台湾时获得更多肯定。

6职称评定

6.1学校条件

现在大陆高校职称一般为: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少部分高校在讲师与副教授之间还增加了助理教授(台湾的高校多有此职位)。从助教开始每进一阶,都意味着工资与福利以及社会名望的提升,因此进入高校任职的教师都不莫望着职称的评定与后续的晋升。根据2017年2月教育部、中央编办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意见》中明确说明,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全部下放至高校,由高校自主规范职称评定,再报教育主管部门备案。由此开始,许多高校自主进行着职称评定与人才改革,如文前所述,大陆籍教师进入高校任职之后都是奔着职称晋升道路向前,想当然尔,台籍教师肯定也是在此道路上努力奋斗。但许多高校在拿到自主评审的权利之后,都依据着本身强势学科的发展而量身定做,有利于强势学科的晋升条件,例如:在台籍教师聊天群中就传过,某高校以体育和健教卫生专业起家,无论是哪个专业,要评上高级职称都要获得相应的体育奖项或者体能测验。这或许是朋友之间的玩笑话,但其实是反映综合性大学在学科之间的倾斜与不平衡。很多高校在学校介绍的页面中都会特别说明:本校学科全面,特色鲜明,涵盖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医学、文学、教育学、法学、体育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学科门类齐全,以优秀综合类一流大学为发展导向。但实际查阅相关的职称评定文件中,又以SCI、SSCI、EI、CSSCI等自然与社会科学类为主的核心期刊为主要评审条件,艺术与体育类基本被忽视。回到艺术设计类台籍教师所面对的处境之中,每个高校职称评审条件的制定都有其概念与依据,既然身为学校的教职工,本应按着规定的本子来,查缺补漏,根据学校制定的规矩来评定职称。但事实是,许多学校在相应的条件中,对于学科之间并没有分类评审的机制,常用着一把尺去评量所有教师,制作这把尺的人又是集中于某些特定的学科。以课时为例,在访谈中,某综合类高校规定必须每年上满150课时且连续3年,才能获得副教授的评聘条件之一,看似简单的规则,却不适用于艺术设计类课程,因为在学校的规定中艺术设计类课程多属于实作课,所谓的150课时必须是理论课,实作课时不予认定。以此为例,艺术设计类台籍教师在学科中,本就不吃香,加上台籍身份发论文与艺术基金的限制,自然在职称评审中就不占优势。

6.2地区差异

职称评定是大部分高校教师心中最大的期盼与向往。在各个高校内卷的情况越来越严重的当下,职称评定会是难上加难。有没有可能不走寻常路的可能呢?答案是有的!在笔者的访谈中,有两个省的艺术设计类台籍教师相对例外,分别是福建与广西。首先福建省本身在对台籍人士的支持态度上就相对开放与完整,访谈中就有艺术设计类台籍教师表示入职时,学校已经承认之前的成果,加上考虑到留住人才与学校整体的发展,因此在不是那么严苛的条件下,晋升为副教授。而另一个例子是广西,广西的高校除了自身所订定的职称评审条件之外,另外还跟当地的教育厅有海外人才通道的特殊政策条件,只要有一定的海外或境外工作经历,再通过相应的条件审查(不一定需要核心期刊),就能取得副教授职称。由上可知在地区之上是有职称评定差异,每个地区人才的判定是有差别的,但艺术设计类台籍教师不管是在台湾或者大陆,甚至是国外完成了学位,基本都已经具备了相应的艺术能力与学术背景,我们应该想的是,不应该为教师开方便之门,而是应该思考制度的合理性,适时地调整并改进制度,帮助学校与学科的发展才是大计。

6.3人才认定

在高校学术环境中多以成果论或者后补助为执行方向,但这也是建立在学校提供优渥的启动条件情况下而成。例如某运动选手本身又为学校专任教师,在学校提供资源的情况下,经历世界等级的比赛获奖后,短短几年内由讲师到副教授,再到教授并为其成立研究中心。简而言之,如果高校学术环境中,能认定教师的成果或者优秀事迹,自然而然,教师在职称评审中就无往不利,再举一例:重庆与安徽某大学在职称评定的条件中,如能获得世界等级的比赛,其积分甚至能超越重要的核心期刊论文发表。由本文前述所知,这是建立在学校提供优渥的启动条件情况下,教师获得优秀的成绩,再辅以相应的制度,进而提升职称。而根据访谈,除了少数任职专业高校(如四川美术学院)的台籍教师外,大多数任职于综合类高校的艺术设计类台籍教师,没有配套的创作或设计空间,连展示空间也没有,更遑论其他相应条件。还有台籍教师本就是外地人,若想取得成绩就必须在当地扎根相当长的时间,取得当地的信任才能获得资源,而这也是台籍教师的短板,因为多数台籍教师并没有将家庭与生活重心移至大陆,每年只停留6到8个月,再加上不熟悉地方方言,人事活动能力较弱,不足以深耕当地环境,导致在高校职场中处于弱势。当然也还有,校地空间不够,学校地点远离大城市以致发展受限等,有间接关系。但归根究底,更多的还是学校在人才认定的方法和补助制度以及台籍教师是否能表现出,让相关领导能感觉到愿意长期在大陆发展的态度相关。

6.4小结

评定职称的影响因素,是方方面面的,从国家、社会、学校等层面,以及教师本身的自我要求态度都有关。目前来看,在整体社会面临着极度内卷的情况下,哪怕是订得再严格的标准,总是有人能达到。以拿钥匙开门为举例,假设评定职称有10扇门,每把钥匙都必须经过千辛万苦的打磨才能获得,大陆籍教师在相应的政策与条件下,虽然辛苦,但只要努力打开8扇门,就能评上职称。自然与人文社科类的台籍教师也很辛苦,要求也比较高,要打开9扇门,才能评上职称。而艺术设计类台籍教师面对10扇门,却没有打磨钥匙的材料。就算降低标准为6扇门,再请问:在没有钥匙的情况下如何打磨?如何开门呢?

我们知道目前从国家的层面来看,整体依旧是以科学发展与社会民生问题为优先导向,所以整体社会与制度基本围绕着这两大议题。但艺术设计其实也是牵动着民族的自信与未来发展,以2020北京冬奥的开闭幕式为例,导演组与设计执行组让中华艺术与世界艺术融合创新,才能有如此盛大的活动来展现民族自信。再者,每当自然与人文社会学科有新发明或者新概念要推行时,也需要艺术设计为其宣传,让审美价值更好地承载内在科学与文化的融合价值。因此,艺术设计类教师应该获得与其他类教师同样平等的条件与机会,让民族的自信与未来发展,展现价值。

总结

自1987年开始,海峡两岸同胞恢复交往已经35年,虽然近年因为新冠病毒疫情,造成交流相对停滞。但依旧无法阻隔台湾青年到大陆发展的态度与决心,有不少青年,无惧于岛内的压力,毅然前往大陆奋斗,其中就有很多的艺术设计类的台籍教师。但这类教师多数属于较晚到大陆发展的台籍人士,因此在各个方面都会相对弱势,再加上艺术设计类的台籍教师多是艺术家出身的背景,生活方式与工作态度以及待人处事,本就异于常人,在大陆高校的职场环境也会显得相对不同。再加上艺术家的性格,所遇到的遭遇与处境,也与自然和人文社科类的台籍教师有所不同,许多艺术设计类台籍教师虽看中了大陆的发展机遇,却忽视了在大陆的生存挑战,常以前在台湾或国外工作生活的视角,来应对在大陆的生活,导致了产生各种奇怪的问题,却又找不到解决的方法。又因,大陆与台湾在整体政策与制度上有差异,而艺术家本身又自带浪漫与闲散的性格,间接导致不良的摩擦出现,也因此艺术设计类台籍教师所需要面对的事物,相比于其他类教师要多出很多。

根据访谈资料,整体形势以自然与人文社科类为优先,以至于艺术设计类教师在各项发展指标落后于自然与人文社科类教师,整体趋于弱势。

总体来看艺术设计类台籍教师,在社会服务与展览获奖的层面上相比于其他类教师还算略有优势,这是因为人在满足生理需求后,总是会需要尊重和自我实现。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自我实现等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简单地说:如果一个人同时缺乏食物、安全、爱和尊重,因为生理需要,通常对食物的需求量是最强烈的,其它的层次则显得不那么重要。此时人的意识几乎全被饥饿所占据,所有能量都被用来获取食物。所以在不受控制情况下,人生的意义就是满足口腹之欲,其他什么都不重要。唯有当人们从生理需要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时,才可能出现更高级的、社会化程度更高的需要如尊重和自我实现。而自我实现有很大一部分必须透过艺术与设计来进行转化与接轨,例如:经济充裕之后买了别墅之后需要装修(设计),设计中加入了艺术品,在别墅空间中体现出了屋主的文化内涵和审美高度,让屋主在人生道路上完成了尊重和自我实现。

有人说:直面现实,接受世界残酷的一面,是走向成熟必须要经历的过程,不然,心理上就永远处于蒙昧的幼童时期。艺术设计类台籍教师既然选择在大陆的高校任职,其自我心理准备就需要强大起来,因为世界无论走到哪里,都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虽然在整篇文章中,举出了不少不甚理想的例子,但反过来想,不也代表着许多值得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最后,在本次的研究访谈中,因笔者人面不广,只收集了12位艺术设计类台籍教师的访谈数据,其中有9位曾与笔者进行过深入访谈且广泛地交换过意见,虽不能代表大多数艺术设计类台籍教师的真实情况,但多多少少体现出艺术设计类台籍教师在高校任职时的酸甜苦辣。在此因为保护个人资料的关系,不便公开12位受访者的详细数据,感谢提供数据的台籍教师,你们的付出是为大家建构更美好的未来。(张益升/四川农业大学台籍教师)

参考文献

1. 高校副教授工资https://mp.weixin.qq.com/s/xY9farS3aCnmUOZFxitK9w.2022/2/22撷取

2. 赵群.王金龙.杨开煌:台籍教师任教大陆动机与适应性实证研究:以浙江为例[J],台湾研究,2020(06),P3-13

3. 叶青松.赵柳倩:新时代地方普通高校经费筹集的新思考[J],会计之友,2020(23),P127-133

4. 王孟筠:台籍教师大陆任教趋势及其融入问题研究[J],台湾研究,2019(05),P69-78

5. 邓启明.孙海啸.丰晨曦:扩大引进台湾全职教师初探[J],现代台湾研究,2018(02),P62-66

6. CSSCI&CSCD源刊数据透视https://mp.weixin.qq.com/s/Ru9bTIs6PP6yoLpzIKwUgQ.2022/4/23撷取

(本文来源:「两岸青年」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