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百年糕饼店陈允宝泉 5代制饼传奇

▲百年芬芳的糕饼世家陈允宝泉。(图/记者林挺弘摄)

记者潘姿吟/专题报导

在台中的街头,有一股甜美的香气萦绕不散。这股香气穿越时空,从1908年的日治时期至今。源头,就是享誉盛名的陈允宝泉饼舖。这不仅是一家糕饼店,更是一个承载了5代人梦想与汗水的时光宝盒。

晨曦初露,当城市还在沉睡,陈允宝泉的后厨已经热闹起来。面粉的细腻、麻糬的柔韧、蛋黄的色泽,这些都是第五代传人陈溢辉从小就熟悉的感官记忆。每一次揉面,每一次烘焙,都仿佛在重现家族的历史。

▲陈允宝泉的每一代陈家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糕饼」这门古老而年轻的艺术。(图/陈允宝泉提供)

陈允宝泉的起源与逆境求存的赴日之路

时间回溯到1908年,陈允挑着担子,踏遍台中丰原三角街的大街小巷。那时的台湾还没有面粉,他用稻米制作「状元糕」,米香杂糅着芝麻、花生的香甜,成为了一代人童年的味蕾记忆。那时的他,或许未曾想过,自己正在播下一个糕饼王国的种子。

怀着对更好生活的渴望,却遭命运的捉弄,第二代陈金泉误触糖业买卖禁令,一度进了劳改营,却也因祸得福,学会了制作日本人钟爱的大福麻糬。1940年,他带着家当31块钱,远赴日本。

▲第二代陈金泉因祸得福,学会了制作日本人钟爱的大福麻糬。(图/陈允宝泉提供)

东京的饼舖创业记:第二代陈金泉的宝泉制菓本舖

在日本的岁月里,陈金泉不仅学会了制作日本人钟爱的各式和菓子,更在东京都立川市创立了「宝泉制菓本舖」。这个名字中的「泉」字取自他的名字,「宝」字则是日本人喜爱的吉祥之意。他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宝泉」一度成为了立川市的批发大厂,更以「御丹波」之品项,在和菓子大赏中摘得「全日本赏」的最高殊荣。

1975年,第3代主人陈增雄回到台湾后,先在台中丰原中正路糕饼街上成立了「宝泉本店」,结合传统台式与日风的烘焙法,在1976年对传统的月饼加以改良,成功研发出令人惊艳的「小月饼」和「蛋黄酥」。一时间门庭若市、声名远扬,成为了节庆必备的伴手礼,每逢佳节,慕名而来的顾客总是络绎不绝。

起步的艰辛,不仅奠定了陈家的糕点技艺,更在家族的血脉中注入了坚韧不拔的精神。

▲▼1940年,陈金泉带着家当31块钱,远赴日本学艺后在当地创业。(图/陈允宝泉提供)

第三代、第四代的贡献:文化融合与创新

当第四代陈宇鸿接手时,他将台湾糕饼的名声推向了新的高度。他改良了台中名产「太阳饼」,使其皮薄馅少甜,连续4年荣获「金口碑奖」第1名。另一款「香柚柠檬蛋糕」则巧妙融入日本柚子,荣获10大伴手礼3冠王的殊荣。为了表达对先祖的敬意,他将店名改为「陈允宝泉」,将创始人的名字永远铭刻在品牌之中。

第4代媳妇翁羿琦转述着这一段故事,「我们去日本寻根时,有些日本长者还记得小时候吃过宝泉的糕点!」她的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跨越国界的美味记忆,见证了陈允宝泉糕点的魅力。

日本寻根之旅 在门市打造光阴的故事

走进陈允宝泉的门市,仿佛进入了一个时空交错的世界。古朴的木质陈设中,点缀着几方榻榻米,营造出浓浓的和风氛围。这是对家族日本渊源的致敬,也是对文化融合的巧妙诠释。每一个细节都在诉说着一个世纪的故事。在制作糕点的过程中,陈家人的坚持和用心几乎令人动容。看着师傅们熟练地将馅料包进酥皮,陈溢辉感慨道:「这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传承。每一个动作都凝聚着先辈们的心血。」

当谈到凤梨酥的演变,翁羿琦眼神中透露出淡淡的怀旧之情:「早年土凤梨的纤维粗、口感不尽理想,各家糕饼业者不得不加入冬瓜来调和。但现在,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又回归到使用纯正的土凤梨了。这个过程,就像是我们与这片土地共同成长的见证。」

如今,温润冬瓜、酸甜土凤梨,各有拥护者,陈允宝泉的凤梨酥,也因不同需求,推出「凤梨酥」与「土凤梨酥」。陈允宝泉的糕点不仅征服了台湾人的味蕾,更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光彩,「看到港、澳、日、韩旅人对我们的凤梨酥如此着迷,真的让人感到无比自豪。」翁羿琦笑容中,尽是岁月沉淀的喜悦。

▲陈允宝泉店里,经常人潮满满,不只在地人来买,港、澳、日、韩的旅客也会来购买。(图/陈允宝泉提供)

▲陈允宝泉的香柚柠檬蛋糕获台中十大伴手礼三冠王。(图/陈允宝泉提供)

第五代任重道远 扛起家族品牌荣誉与挑战

然而,光环之下,压力也随之而来。「做了111年了,压力真的很大。」陈溢辉坦言。但在他的语气中,更多的是对家族事业的深深眷恋和责任感。这份重担,是荣耀,更是动力。

在陈允宝泉,传统与创新从不对立。新开发的夏威夷豆软糖,是对年轻口味的一次成功探索。「调整火候时,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陈溢辉说这话时,眼中闪烁着对完美的执着。

每一代的陈家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糕饼」这门古老而年轻的艺术。从陈允的简单麻糬,到如今融合中、日、西方元素的精致糕点,陈允宝泉的故事,是一首跨越百年的美食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