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泄密案「关键证词」没被采用 江宜桦:检察官有预设立场
▲被控泄密案,前行政院长江宜桦北检出庭。(图/记者季相儒摄)
前总统马英九14日遭台北地检署以教唆泄密案起诉,引发热议。前行政院长江宜桦14日晚间表示,检察官没能认真看待他的证词,反而采取预设立场,以入人于罪的方式,起诉马英九,实在让人痛心与遗憾。
江宜桦表示,台北地检署以「马英九与前立院院长王金平理念不合、意图撤销王党籍,使其丧失院长职位」为预设前提,推论整份起诉内容,完全漠视了客观证据和证人证词,这是「违反法律专业精神」的。
▲前总统马英九被起诉后,仍依行程出席第一届台大哈佛论坛演讲。(图/记者季相儒摄)
江宜桦指出,自己出庭时曾明确指出:马英九与前检察总长黄世铭在向他说明该司法关说案时,都清楚表示该案已经完成侦查,认定相关人士虽涉嫌行政不法,但非刑事不法,所以并非刑事侦查中的案件,这是可以依职权向长官报告的,可是这一「关键证词」在起诉书中不但完全没有被提及,也未受到尊重。
他说,起诉书中称马英九当晚曾为了「后续的政局安排」,召集江宜桦和罗智强讨论,但实际上当晚的讨论重点在关说案涉及王金平、柯建铭、曾勇夫等人,将对政局造成一定冲击,加上立法院开议在即,必须评估「可能带来的影响」,完全未就王金平院长的去留问题做讨论,仅提及先进国家国会议长若涉及司法关说,大部分情形都是议长自行请辞。
▲前立法院长王金平。(图/记者季相儒摄)
江宜桦强调,马英九在面对国家重大政策或事件时,往往都会征询行政院长及重要幕僚的意见,所以对于一个已完成侦查、性质为行政不法且可能涉及政局动荡的事件,马英九找来行政院长及主要幕僚一同征询、讨论,同样是采征询的模式,并未涉及刑案机密的泄漏。
他感叹,马英九做事公事公办,但检察官却从政治斗争的角度来解读、入罪,并以泄密罪起诉马英九,实在令人遗憾跟痛心,期盼案件进入司法审理后,法官能秉持专业的司法精神,还给马英九一个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