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网改名 疑虑未消

(图/摘自国民党脸书粉专)

跨年夜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启动天网」来找出趴趴走的自主健康管理者,引发民众对于「天网」是否侵犯隐私权争议。虽然政府马上将天网更名为「电子围篱2.0」,但改个名称并不能完全解除民众的疑虑。

类似天网的新兴科技将帮助社会预测、管理和减轻类似新冠肺炎的全球流行病的负面影响。但新科技的使用必须就公民的隐私、安全和福祉有所规范,社会也应关注其部署和实施的情况,以免新科技变成脱缰野马。

借镜此次新冠疫情的经验,未来人类利用数据、人工智慧、区块链、5G和无人机等技术来解决社会各种问题,毕竟科技若只用来赚钱,那就可惜了。

医界忙于治疗新冠肺炎的病人和防止感染扩大时,一个被忽略的领域就是新冠病毒大流行已经影响了许多人的心理健康,包括医护人员患者家属失业者等。所以更好地评估和治疗忧郁症、创伤症候群疾病的技术,可能会在未来流行病的康复中发挥关键作用

透过大数据和人工智慧的帮忙,专家可以从社群媒体内容的分析来得知某些人群是否有自杀的念头或其他具有风险的行为,也可更好地了解人类如何在不确定性和压力下做出决策,依此政府可以制定更佳的公共卫生政策。

但任何使用个人资料的系统都需要更仔细的设计监控,当我们考虑使用新兴科技时,也应该要慎重考量新科技的运用道德法律和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然后在好处与潜在风险、甚至是危害之间,取得最好的权衡,再正式实施。

例如天网的监视系统,有助于收集更完整的个人移动资料,但同时也引发个人隐私和资料滥用的问题,所以绝对需要有道德和法律的框架界定谁可以看到这些资料、限定只能做何种用途,以及资料可以用多久等等。而相关的规范政府应该先开诚布公再实施监视系统,而不是等民众质疑时再一次透露一些,这种作法只会损害人民对政府的信任

又例如,未来民众可能需要打过疫苗证明才能旅行,但有没有打?打哪种疫苗?有没有检验阴性证明?相关资料可以利用区块链等科技来建立一个可以查询且不易窜改的资料库,且可跨国查询,以利开放跨国旅行。但类似的资料库也会有很大的隐私和道德风险,政府相关单位应该超前部署,尽早做周全规画

目前还在疫情的高峰,民众或许能宽容政府一些为了防疫而游走法律边缘的作为,但政府不应将这种侵犯隐私的行为视为理所当然,也应未雨绸缪,赶快思考防疫监控措施对人民权利可能的剥夺,修改相关规定或法律来保护人民,以免日后遭致更大的反弹。(作者为国立台北商业大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