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证并不如山!英国驻台代表:死刑不该存在台湾社会

中研院名誉教授瞿海源(中)、英国在台办事处代表Catherine Nettleton(左、唐凯林)、死刑专案共同执行长Saul Lehrfreund 雷绍尔律师(右)等,举行「铁证并不如山:两份台湾本土死刑报告发表」记者会。(图/记者吴铭峰摄)

记者吴铭峰/台北报导

对于死刑的问题,废除死刑推动联盟邀请英国学者发布2份台湾本土死刑研究,发现我国在10年前的62件死刑判决,10件有重大瑕疵、32件不能证明是预谋犯案、28件缺乏确实证据。英国在台办事处代表唐凯琳更说,死刑不该存在像台湾这样一个民主尊重人权社会

废死联盟18日发表《铁证并不如山:台湾死刑案件判决报告》以及《废除死刑正反意见:台湾实证》2份调查报告。而唐凯琳在以中文致词时指出,她自2016年上任后,就有许多人告诉她台湾是强烈反对废除死刑。她说,如同英国在半个世纪前一样,当时反对废除死刑者也都把民意当成反对废死的理由,但经过长久的时间后,「死刑」已经是英国人不会想到的问题。她认为,台湾是民主又尊重人权的社会,不应该存在台湾的社会中,但现在台湾社会对于讨论死刑的存废问题,都过度流于简化,所以希望台湾社会能有更深入的讨论。

另外中研院社会研究所名誉教授瞿海源表示,在台湾推动废除死刑最大的阻力,在于民意。他曾经拜访两位前总统,其中前总统陈水扁虽然认同废死,但他也说,民意反对废死所以你们要「扭转民意」;另一位前总统马英九则说,长期来说可以朝废死前进,但意思就是短期内不能废死。

瞿海源补充,其实很多重大社会事件发生后,民意经常会导向死刑的方向,例如最近虐童案件,就会将民意导向死刑。但他认为,「这些都是很情绪化的,政策不可以这样去做,尤其立法过程不可以用这样民意或舆论力量调整,因为这是一时的,法律制定必须长期、犯罪事实认定,以及伤害程度,以及司法判决依据,不能情绪地说这个家伙不断酒驾撞死人,把他杀死,那这太单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