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鸟」小辫鸻来台避冬锐减1/3 专家:与栖地少6成有关

▲暱称为「土豆鸟」的小辫鸻。(图/云林野鸟学会理事王振芳授权提供,下同。)

宠物小组综合报导

云林野鸟学会寻觅、记录着散布在田野里的访客小辫鸻的这活动已经持续10年了。「土豆鸟大集合——云林小辫鸻普查」固定在每年1月的第3或第4个周末举行,计数云林县平原地带度冬的小辫鸻族群,至今已有来自全国各地260位志工参与其中。

云林野鸟学会理事王振芳表示,今年是学会统计小辫鸻的第10年,10年前云林县内曾有7000只以上的纪录。他进一步指出,2013年调查方式固定后,直至2016年间,云林调查总数皆在4100至4500间微幅波动;2017年观察到2953只,较前一年减少了3分之1,为连续4年稳定数量以来,首度呈现大幅下降;如今统计结果只剩2379,且今年的数量,是继6年前的2148后,位居第二低的纪录。

▲▼小辫鸻在田地觅食。

小辫鸻数量减少的原因,王振芳分析道,也许与栖地元长乡变化有关,「像是土豆鸟入境期间,遇上因施工而盖上水沟的干扰,以及农友为减少抽取地下水而换成旱作,导致土壤变硬而鸟只捕食蚯蚓的困难度提高,进而更换栖息地。」

小辫鸻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主要栖息环境为湿地及农耕地,每年10月至隔年3月也会过境台湾云林度冬。小辫鸻抵达云林的时间,刚好是花生收成季节,收割后的花生田布满焦黄残株,成为良好的保护色,是牠们最佳的休憩场所;接近春节时,花生田放水准备轮作水稻,更成为小辫鸻觅食的餐厅当地人便暱称牠们为「土豆鸟(台语)」。

翱游天际的小辫鸻。

环球科大助理推测,小辫鸻数量减少应与元长乡栖地品质下降有关,「他们需要干湿参半的田地,而近年陆续出现造林、种电,以致于鸟只需另寻栖息场所,再加上气候暖化影响入境数量,至于确切的原因仍须持续追踪分析。」

影片取自YouTube,如遭删除请见谅。

▼更多精采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