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族学乌克丽丽 活化大脑抗失智

退休族学乌克丽丽 活化大脑抗失智(图/许文星摄)

2014年一篇对瑞典老年双胞胎(平均年龄78岁)的研究显示,比起不弹奏乐器的双胞胎,弹奏乐器者罹患失智症或认知功能障碍的比例,减少了64%。医师也表示,学习乐器几乎是全脑动用,可以活化触觉、听觉、视觉、运动、记忆、专注力与情绪的神经系统!而对退休族而言,出门学习乐器,多了社会互动,活化脑力身心功能的良好效应,也不只是一堂课而已。

大教室里的十几位银发族,正围绕着大桌子团练着。那首耳熟能详的龙猫主题曲邻家的龙猫》正从人手一把的乌克丽丽中倾流而出,让人忍不住也想哼起「多多洛多多洛、多多洛多多洛……」。

不过,分成三声部的众人,就像三张要叠合好才能显示图像的透明投影片,常摆在不对的位置,让人看得迷茫;不是有人太快抢了拍子,就是有人落在后面跟不上,主旋律常被抢了风采;又像潺潺的河流,左边、中间、右边的流速不一样,缺乏步调一致的协调性

指导的老师拥有神奇的耳朵,总能在合奏时听出是哪个声部出了问题,再哼唱着带领同学边演奏,边跟上正确拍子;经过反复地练习,最后一段完整的旋律终于被揉合出来,熟悉的「多多洛」旋律,终于成功地化身为空气中的愉悦曲调!

这是台北仁济院乌克丽丽社团的练习现场,社团里的成员都已参加过仁济院开设的老人身心活化课程中的「基础乌克丽丽课程」,学员结业后每周仍自发性的前来练习。演奏的难度比歌唱高,旋律唱得出来,不一定能演奏出来;演奏得出来,也不一定能在合奏时保持协调性。社员分享,龙猫主题曲算比较难的曲目,也让人看到「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过程。

长期持续弹奏乐器 延缓老化,还能「脑力」全开

台北仁济院附设医院医科医师王珮淳举例,2003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找来年龄相近的80位男性,分为3组。其中20名是专业键盘乐器乐师,20位为业余键盘乐师,剩下的40名则不曾弹奏乐器。他们分别接受脑部磁振造影扫描,结果发现,专业乐师大脑的运动和感觉区,以及部分的额叶顶叶颞叶的脑灰质体积,明显比其他两组大,显示即使已成年,大脑仍有可塑性。

王珮淳医师解释,这显示了长期持续学习演奏的人,具有较活化的大脑;又因为失智症与大脑的发炎退化、体积萎缩有关,可以推测学习乐器对于预防失智是有帮助的。

弹奏乐器需要左右脑及手眼协调,才能发挥综效。包括视谱、记谱、用手准确弹对音、坚持在正确的节拍上……,要熟悉有掌握度,才能驾轻就熟地演奏出心中的旋律。跟任何学习乐器的人一样,退休的爷爷奶奶们也需要练习,若是从未学过乐器,就需要不厌其烦的反复练习。

出门上课活化身心的效果 会激起连锁反应

这些退休银发族们,为了一周一次的乌克丽丽课程或社团练习,回家需要花更多时间复习。社团团员李静平说:「一周上课2小时,但回家至少要花3小时练习,如果不练,下次来一定跟不上。」演奏乐器是需要一定专注力的活动,有其难度,所以「每周功课」对爷爷奶奶辈的学生来说是慎重其事。要精熟一个乐器,不只是抱着休闲放松的心态,而需要认真专心的学习。

王珮淳医师说,演奏乐器除了可以活化大脑,因为音乐本来就有调节情绪的效果,加上各种曲风、乐器的选择很多样,所以年长者若愿意学习演奏乐器,或者多接触音乐,对于退休族来说是很好的调剂。

仁济医院的长辈患者比例较高,加上身为「家庭医学科」的医师,对病患生活型态也有比较广泛的关心,因为长期跟长辈互动,王珮淳医师也累积出了一些心得。她分享说:「鼓励长辈出门上课,造成的良好效应不只是一堂课而已,他们为了每周的定期聚会,在一周的其他时间需要花时间准备内容或练习,或者为了其他同学做些事,因此多了社会互动、彼此关心,也跟身边的人多了些话题。」这就像是在池塘里丢了一颗石头,会引起涟漪一样,跨出第一步后,自然会引起连锁效应。

乌克丽丽的小浪漫 融化人心不分男女

乌克丽丽就像一把小型的吉他,随身携带轻巧方便,音量又不大,练习时也不怕吵到别人,还可以随身带着为生活增添点旋律。社团团员李静平说:「有一次在路边看到一群人在唱圣歌,其中一人带了一把乌克丽丽,只是轻轻地拨了一下弦,他们就能唱出天籁的感觉,这个让我觉得很惊艳!」

李静平跟吴耀文在来仁济院上课之前就认识,他们都是自来水博物馆志工。他们说,两个人平时都是「宅男」,虽然在自来水博物馆当志工,但也只需要做些导览讲解,很少与不同生活圈的人互动。后来因为有朋友在仁济院当志工,积极地拉他们来学乌克丽丽,说这个很有趣,所以才入门

「不过,刚开始学的前1、2个月会有挫折感,脑袋、眼睛跟手连不起来,没办法弹奏出想要的旋律,初学者得过了这个坎,才能继续下去,否则很多人学乌克丽丽还没入门,就放弃了。」李静平说。当时仁济院的志工在他们初学时帮忙「补习」,大家努力勤练之后,终于克服了第一道难关。

李静平分享说,他年轻时就对会演奏、会作曲的人心生羡慕,觉得这类人是「第一等人」;现在终于有机会从「听歌」、「唱歌」到「学会演奏」,这种「晋级」的感觉让他很有成就感。

他们不约而同地说,以前求学时,音乐课都被「借」去上其他课程,小时候根本没学到音乐;现在这种体验对他们来说,是一件新鲜的事。

问吴耀文学习乌克丽丽的心得,他说:「不管弹的时候成不成调,有时候只是拿起来随意地拨出一些音调,就会觉得心中的烦闷降低很多,心情自然地沉淀下来。学成了曲子之后,还可以自娱娱人;持续在这里上课、回家练习,也觉得生活更有重心!」

退休男性愿意出门接触新事物的动机通常比较低,这个乌克丽丽社团还有个特别之处,就是一般的银发族课程常常是女多男少,大约8比2的悬殊比例,但这里却是男女各6人,1比1的比例。团员被依照学习力、学习模式分成了三部分(刚好三个声部),分别是自学能力强的退休医师、退休公务员,以及女性及妈妈族群

出门看看非同温层的人 怎么过生活吧!

退休族的学习力以及习性、话题,都跟过去几十年的人生经验有关,在这样的团体内学习,不但可以交到同性质的朋友,也能遇到「非同温层」的人。因为出来接触不同生活圈的人,会有不同的体验。

当被问到怎么样才能让退休的男性,愿意踏出家门,尝试不同的事物?吴耀文分享说:「男性在公园看到别人在做活动,可能心中也好奇,想试试看,但如果那个团体里没有一个人出来热情招呼、邀你一起参加,男性便不会主动要求加入。这也不算是爱面子,但就是会有这种现象,需要有人拉着你去参与,才会跨出那一步。」

当你愿意跨出一步,尝试不同的事物,你会发现,原来人生并不是只能循着过去的固定模式生活着,偶尔让生活来一点小改变,有的时候,就像不同声部的合奏一样,在徐徐前进的乐音中,一样能找到与其他声部协调的诀窍,自在地谱出和谐的乐音。

本文作者:叶语容、蔡睿萦

咨询:王珮淳(台北仁济院附设医院家医科医师)

(本文摘自《大家健康杂志》2020.11)

《大家健康杂志》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