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官發言豈能輕率

十月初驻美代表俞大㵢接受美国福斯新闻频道专访,影片播出时的标题是「大使表示,若中国升高侵略,台湾人准备作战」,意指驻美代表公开宣称台湾人愿意且准备好「打仗」,是这意思吗?

俞大㵢发言的消息传回台湾,令人捏把冷汗,引来许多批评「荒谬」、「配合政策开始吹嘘」、「出口转内销内宣来诓骗」,不禁怀疑俞大㵢外交语言的能力,他是想把台湾推向战争边缘吗?

身为外交官,对外公开发言必须有高度的智慧,赖清德近来几次不计后果的爽快发言,挑动对岸的敏感神经,共军「联合利剑─二○二四B」围台演习层级升高,两岸紧绷前所未有。试问,此刻外交官是该火上浇油的挑衅对岸,还是运用巧妙言语来缓解紧张情势?

外交官身负国家所托,在国外处理交涉与己国有关的事务,其发言攸关国家利益,倘若对外交涉或者发言不当,极可能损及国家利益与人民安全。外交官不只要具备精准优美的口语表达,还要娴熟国际情势、通晓该国文化,更重要的是具备交涉谈判的能力、幽默、应变的智慧及经营人脉的能力。二十世纪初英国外交家尼克逊(Harold Nicolson)《外交学》其中〈外交语言〉,就是谈如何运用外交辞令达到最好的效应,说对了不仅可翻转情势,还能化险为夷。外交成功的关键在于如何说话,如重话轻说、恶言善说,都是极高的智慧。

读过春秋战国史,都知道弭兵之会。春秋时期的宋国,曾是春秋五霸之一,惜因内乱不止加上实力不足,国势渐衰。由于居中原地理核心,被各国包夹,南有楚、北有晋,东邻齐、鲁,西接郑国,各国都想争霸,战争总是殃及宋国而为四战之地。既无力退兵又无法取胜,宋国必须另辟蹊径寻找活路,最后推动盟会的外交活动以折冲维护国家的利益与安全。

先有华元发起和平大会在前,后是向戌倡议弭兵,获各国响应。最终宋国号召十四国参与「弭兵之盟」,且在宋国境内召开。会盟后,争霸战暂得休止,为宋国带来十余年的和平,也使备受战争灾难的小国减轻许多负担。弭兵运动成功是宋国外交上的大胜利,宋国虽弱小却能把握时机费心经营,终在国际舞台上扮演关键性角色,为春秋历史留下重要一页。

台湾的形势一如春秋时期的宋国处于夹缝中,表面上中共高居强势地位,逐渐包夹台湾,意使台湾海峡成为内海;另一方面是因美国激化台独的作用奏效,民进党长期执政,更多迎合美国的利益,仰靠美国供应武器及虚无飘渺的承诺而狐假虎威、有恃无恐,甘愿被情勒扩大军费,只会令美方瞧不起。台湾不该愚昧的硬碰硬,更不能如赌徒般的倚靠美方去对抗中共。「上兵伐谋」,夹于其中者应寻求如何两面逢源;除认识大陆现在的发展,回归中华民国宪法,台湾与大陆不是两个国家,借镜宋国的外交做法以智慧化解僵局,寻求最有效解决途径,重新展开互信与谈判,以对话取代冲突,以友善增加运作筹码。历史提供我们最佳的启示,不要再硬颈的走向战争。

外交官要有衡量事件本质的能力,认知自己实力与国内外情势,运用高度智慧的谈话技巧,得以力挽狂澜,万不可祸从口出,否则全民的利益与安全可能就断送在外交官的唇舌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