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管理行跳船 国银很感冒
海外授信案「雷声四起」,尤其是过去国银以参与国际联贷案为有志一同的目标,但现在景况完全不同,近来再度传出,金融圈有银行的海外分行为了解所参贷联贷案的最新情况,向管理银行打听,但对方却告知目前手中已完全没有部位,需要再了解,让银行当场傻眼。
国银主管指出,过去美系知名银行经常发生这类情况,已让参贷银行很感冒,甚至有一阵子部分银行还拒参该银行所举办的联贷案,但近一年以来,则以部分日系银行所举办的联贷案发生这类情况。
国银主管直言,身为管理银行,但手中的部位大半已经卖出,甚至全清,不仅不负责任,也让参贷行更担心是否这个授信案形同「地雷」,但这些手中没有授信部位的管理银行,却一样管理手续费照收。
另一家国银业者则指出,有些外商管理银行在次级市场卖出手中的部位,主要是基于实现年度获利的考量,但一般正常的情况之下,不致于手上一点部位都不留,倘若真的出清,的确有问题。未来会更留意管理银行的动向,倘若管理银行才完成签约一年,就把手中的部位大半卖出,若有参贷这类联贷案,绝对会跟着一起「跳船」。
银行高层指出,国银的国际联贷案部位,有不少是购自「次级市场」,即并非最原始的参贷银行,而是第一手的参贷银行之后在次级市场出售联贷债权时承接,甚至以「溢价」在次级市场承接案子还不在少数。之所以如此,最主要在于海外分行要有放款业绩,由于对当地市场并不熟,因此较不容易成为第一手联贷银行,只能在次级市场承接其他第一手银行放出来的部位。
这种情况行之有年。以往金融圈都以为国际联贷案在海外授信业务上有知名银行领航,应该相对安全,但景气不好时,问题一一浮现。一家银行的海外分行主管指出,在次级市场买债权,倘若是承接来自于部位较小的第一手银行,则资讯的取得更不易,因为还必须由这家银行再进一步接触部位较大的银行才行,因资讯不明导致的放款风险也因而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