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统一/第四角度思书殇

两岸三地书店快速减少。(图/翻摄沈阳呐喊书店微博)

作者/王统一澳门城市大学博士研究生

今年4月,诚品书店创始人吴清友先生在东北第一大城市沈阳召开的「中国绿公司年会」上,讲述了诚品书店之道,他表示:「我们的经营思维,希望能够从核心价值到策略定位,到营运模式,其实最重要的是希望诚品的存在能够利己、利他,能够利众生。诚品希望生为一个品牌,能够关照的面向,不管对社会,对产业,对文化,对城市,对市民,对读者,每一个生命能够寻找到他的安身立命之所在。诚品的终极关怀是人,是生命,是阅读。我们也甚至期许诚品的存在能够对这个社会时空有一点价值。每个企业都有愿景,其实诚品更重要的是希望能够对提升人文气质有积极的贡献。」这一番肺腑之言,可以说是给了台湾海峡西北之地上的广大实体书店同行们很多感慨。他们一直希望能从东南之地上取得真经,来让自己在当前困窘的状态下有所进取突破。在众多与会大佬的金钱光芒闪耀中,能邀来吴清友先生这一股浓郁的人文气息洋溢其中,难能可贵,可见主办方之有心。

笔者近来一个时期始终在思考大陆地区实体书店以及纸质图书现状之种种,按理说,这属于文化产业范畴,对于一向专注于文史、管理等领域的笔者而言,这是个崭新的题目。为何会忽然注目于此间?引发笔者是次起笔的缘起于笔者同吴清友先生此番宣讲之地上开当地书店人文特色关怀风气之先的呐喊书店负责人刘阳先生的交流

笔者今年春季前往沈阳,与呐喊书店经理刘阳(笔名「老马」)先生相见。呐喊书店是一座三层黄色建筑,成立于2009年。它是一家不仅售书还兼具学人交流、文化展出、文艺教学与演出、餐饮等多功能的特色书店,可以说是沈阳之诚品,名号取自矢志不渝呼吁大陆政改的法学元老江平语「我所能做的是呐喊」。由法律人士徐双泉先生投资开设,除总负责人刘阳先生外,店内常驻管理人员包括陈铁元先生、蒋东野先生、费程亮先生。此外,文化学者杨旭(笔名「杨树」)先生在此开办了图景画廊,常年展出当地历史文化相关图片文献,历史专家徐茂彧先生则在此宣讲历史知识。该店颇具厚实人文气息,成为关东一景观。

虽说双方原始对谈主题并非书店、文化,但对于一个做学问的人而言,传播知识的书籍与书店总是会引起兴趣的,对于这样一个名声在外的独特店面,自然要有所认知。因此,笔者在与刘阳先生进行主题对话之余,也向其了解了呐喊书店的发展与现状,进而引申谈及了大中华各地的文化产业,当中涉及了澳门商务印书馆书店在西元2013年6月16日的黯然结业,以及台湾诚品书店的蒸蒸日上、蓬勃兴旺,通过交流更让笔者对于大陆地区实体书店及纸质图书的境况有了相当程度的深入了解,激发了关切之意。特别是刘阳先生所提供的他的四篇著作《不景气》、《男女》、《鬼》、《书》,第一篇主题在于呐喊书店的现状与前景,第二篇侧重点在呐喊店内的顾客们,第三篇对准的是呐喊内图书的作者们,最末篇则是落到了呐喊书籍内容本身。这四文让笔者对于呐喊书店的执着坚守深感钦佩,也正是这四文开通了笔者的关键思悟

在读过刘阳先生的作品之后,笔者就去专门搜集了若干相关资料,看到了近年来一些让人觉得充满悲凉的数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吴志明在2015年3月表示「整个大陆的实体书店近年来已经消失了一半」;2013年,大陆的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调查显示,13亿人扣除教科书,每年人均阅读数量不足1本;人民网《南京一年80家书店关门 实体书店纷纷转型》报道指出,南京文广新局就当地的实体书店的数量进行了调查统计,2014年比2013年至少减少了80家;新浪网《新华书店转型寻路 书卖不动开卖文化》一文载广东新华书店负责人语:「一般图书的零售在这几年间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2013年与2010年比较,书店的一般图书(课本除外)的零售下降了17.46%。」在中国两岸四地之内的这样一个土地辽阔、人口众多的地区,实体书店和纸质图书的生存境况会如此!着实深感焦虑!特别是对于笔者这样以读书为主的读书人而言,不能不闻之痛心。

对于纸质图书、实体书店在大陆地区逐渐呈现的不乐观状态,很多关注者都总结出了自己的答案,目前有识之士们已经提出了以下三大种原因:

1.经济制约:纸质图书、实体书店面对着不小的资金束缚。青岛大唐书社负责人、山东省历史学会常务理事唐致卿教授表示:「正版书的编书、出书成本大约占定价的35%,靠书号养活员工的附加成本为15%,再加上国家收取13%~17%的税收,这样对外批发时就占了定价的65%左右。加上物流运输成本,书店能卖到七二折或者八五折,基本上就利润很薄了。再加上人工、房租等成本,基本上都是亏损状态。」据深圳新闻网《扶持实体书店,老调值得重弹》报道载,在深圳召开的「小书店论坛」上,与会者认为压力来自租金场地、税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汤素兰指出:「门面租金和人力成本上升,占到了书店费用开支的50%以上,许多独立书店为降低成本,选择了裁员、撤点及场地合租,或者干脆转向不做了。」

2.图书数字化、图书销售网路化的影响:大陆网路购物势头蒸蒸日上,小到挂饰,大到房屋,几乎都可以在网上进行买卖交易。在网路消费方兴未艾的今天,书籍销售也开始网路化,亚马逊等网路书店红红火火。它们因为没有或很少有实体书店的多种经济支出负担(特别是店面租金),因此经营起来比较轻松,赚取利润相对更顺当,故而能够很容易地占据实体书店的大部分市场份额。还有图书的电子化,在电脑前人们就能很方便地浏览书籍。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以往的阅读习惯,人们开始足不出户阅读图书、选购图书。

3.纸质图书内容下降:相比于以上两种传统观点,这是一种比较新的观点。在燕赵都市网2012年6月20日刊登的《【争鸣】中国实体书店崩溃的真相》一文中被提出,该文认为「书店的灵魂根本不是别的东西,而是书」,「如果里面的书都是些粗制滥造的废纸,无疑是绣花枕头一包草,就是一个花瓶,肯定要被抛弃,肯定要打碎」,「腐朽的出版业,低质量的图书才是摧毁书店产业的罪魁祸首」。此文一出引起了相当一部分人的注意,在大陆地区诸如天涯、人人、豆瓣、凯迪等等知名网路社区纷纷得到转载并讨论,成为了第三种主要观点。

以上三点已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概括出症结所在,笔者现试图从与图书、书店关联最密切的一方——读者的角度去观察,去粗浅地探索有可能会是一种原因的第四个角度——大陆地区读者在大陆地区当下的大环境中的愉适阅读感正在下降。

大陆地区近年来的整体生活环境给人感觉是充满重负的,民众中相当一部分可能都会感受到压力大。2012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央广财经评论》认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工作压力也随之增大。中国内地上班族压力的上涨已位列全球第一」;201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社会发展年度报告2013》中指「在个体层面公众最不满意的三项是生活压力、收入水平和住房状况,其中,56.5%的被调查者时常觉得很累」;2014年,大陆地区教育事业和语言文字工作主管部门直属高校——复旦大学发布的《中国网络社会心态报告(2014)》显示,「44%的网络用户感受到生活压力」;2015年,《参考消息》官方网站所刊登的《外媒:中国7%人口患精神疾病 多数因生存压力过大》载「2009年,世界卫生组织称,精神疾病——在中国人口中的比例为7%——已经超过心脏病和癌症,成为中国医疗体系的最大负担。2003年至2008年,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增长了50%以上。大多数病例源于生存压力增大」。

在如此的压力之下,人们每日忙忙碌碌,为了生计苦苦奔波,已经很少有时间大规模接触纸质书籍,珍贵的业余时间很多时候是给了能够直接迅速减压的电脑、手机和电视、收音机,以及出游、聚餐。当然,每个人的爱好不同,都有自由选择自己爱好的权力,读纸质书并不是一种强制性的行为。但问题关键不在于个人主观爱好选择问题,而是大环境给予个人选择这种爱好的客观条件不多,因为读纸质书在某种程度上是一项需要用一定时间去仔细品味的活动。

如果人们的负荷不那么大,自由时间可以更宽裕的话,那么他们就有可能去用业余其他休闲后的时间去静静地读纸质书。生存负重过大、自主时间不够所造成的心情闷烦还会影响读纸质书的效果,有时甚至是起反面作用的,郁燥阅读或者仓促阅读都会让阅读的质量大打折扣,反而吸取不到书中的养分。就如同狼吞虎咽和囫囵吞枣,非但不能吃饱吃好,反而感到难受,导致消化不良,有可能上吐下泻,这是不好的吃饭。不好的阅读也是同样的道理。压力之下的读者产生的阅读感觉是不良的。在大环境状态无法改变的限制下,不良阅读感觉会殃及到本无罪过的纸质书籍本身。产生不良感觉的读者会为了减少这种不良阅读感觉而因噎废食,更加地远离相较于其他阅读媒介而言文字数量较多的纸质书籍,去选择不阅读或者单单阅读篇幅短小的网路电子文章(它们就像是营养维他命片或是速食面,微言大义的属于前者,只是外在短小、内涵却难称精华的低质电子文属于后者),这样就导致纸质图书购买行为减少,而书籍购买量的减少连带着实体书店受损。

阅读与实际饮食不同的是,饮食是维持生命正常运转的必备,即便想废全食,也不会坚持太久,因为生存所需,不得不恢复继续吃,无法做到真正废全食。何况想废的或许只是那一类会导致噎的食物,废此一食,还可以吃别的。但就阅读行为来说,因为远离纸质书本并不会直接影响到实际生命存续,而且还有其他让人在如此大环境之下不会产生或较少产生不适阅读感的其他阅读方式。所以一旦废读纸质书,由于无法显而易见地意识到危害性,故持续此谬举的时间也许就会很长。长期缺乏阅读,特别是缺乏纸质书阅读,造成的危害是在精神层面上的,不阅读就好比精神上挨饿,只阅读短小电子文就彷佛精神营养不良,导致形成空空的精神肚肠或是皆用养分药片、速食面充饥的精神肚肠,都是不好的,一个是什么都没装,一个是装的相对杂乱。

精神中空空荡荡就容易浮,精神中良莠不齐就容易躁。每个个体的浮躁会合成群体的浮躁,这种群体浮躁又催化了大环境压力效果的显现,这样的节奏让人更快地远离了纸质书本,远离了纸质书本的个体又变得更加浮躁,一个恶性循环。在此过程之中,实体书店、纸质图书深受其害!读者、出版、书店、社会……在此大环境之下都很痛苦!

大陆地区实体书店的困局是一个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亟待解决的严峻现实问题。笔者这个门外汉出于爱书人对于书的质朴感情和对于图书相关工作者的高度尊敬而做的以上不成熟的思感,如果能对今后大陆实体书店、纸质图书的颓局变化哪怕能起到一丁点点之有利作用,心中也算是能稍稍感到欣慰了。

►►►思想可以无限大--喜欢这篇文章? 欢迎加入「88论坛粉丝团」看更多!

●作者王统一,王耀武史料信息网站长、澳门城市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博士研究生、澳门城市大学工商管理硕士。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