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真有害健康?你可能被种族歧视洗脑了

味精被不少人认为是不健康调味品。(达志影像

浓浓古早味的味精造型悠游卡,标记着它曾是台湾人非常熟悉的美味记忆 。(图/悠游卡公司提供)

味精被发明逾百年至今,人们虽仍持续使用它,但在强调健康概念时代潮流下,它的销路已大不如前,且被认为长期食用不利健康。近来,该公司为挽回声誉,在西方打起宣传战。除了强调味精是美味的,更要求韦氏字典修改「中国餐馆症候群」的词条,因为这种解释带有种族歧视。

BBC中文网报导,味精(monosodium glutamate,简称MSG)是日本化学家池田菊苗所发明,他并取得了专利权,1909年日本铃木兄弟开始商业化生产MSG,名称味之素(台湾称味素或味精),而后味精产品风行亚洲,成为一般家庭和餐馆做菜的最佳调味料。

不过,味素在西方社会名声欠佳,自20世纪中期以来,即有传言吃了味素会让人头痛不适,有碍身体健康,却没有研究发现任何公认的有害机制

韦氏字典1993年收录味精的词条,它对味素的定义为「易感人群在进入重味精的食物,尤其是中餐之后可能出现的一系列症状(比如颈脖手臂和背部麻痹,伴随头痛、头晕和心跳等)。」该词的词源可以追溯到1968年一封出现在《新英格兰医学期刊》上的信,信中声称中国食物诱发疾病

信件后来被发现是一场恶作剧,但却以讹传讹地保留了下来。美国FDA批准食用味精时间甚长,2019年《食品科学与安全》期刊中的一份科学文献评论确认,将MSG与任何疾病关联是没有根据的。

味之素公司表示,该词典对这个词条的解释带有种族歧视,并且没有科学根据,不公正丑化了味精的形象。美国电视主持人麦珍妮(Jeannie Mai)对MSG如此评价,「你知道是什么才令我头疼吗?是种族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