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台北7】「居住正义」不只看到多数人需要 即使10%需求也要关照

台北市都发局长黄景茂说,北市的社宅政策不只要顾及居住正义,更要打造全新的居住文化与安全质感。(图/台北市政府提供)

编按: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对全球而言是特别的一年,对台北市而言更是别具意义,今年是台北市设市100周年,也是柯文哲市长上任的第六年。面对后疫情的新常态,台北市政府推出《未来台北》系列专题,邀请市府团队分享这六年来台北市改变的点点滴滴并展望台北的未来。本篇分享的主题是「社会住宅」。

首善之都要掌管市民最宝贵的不动产,确实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台北市政府几乎管理了全国1/12的房产量能,动辄都会造成民怨。台北市走在前面,率先碰到问题时,会滚动检讨、不断修正改进,在台北碰到的问题,未来都可能在其他县市发生,经验也可以提供其他县市参考。

●无法让年轻人都买得起房子,至少让他们在北市租得起房子

台北市政府秘书长陈志铭说,「台北市的社宅是具有战略目标:居住正义、城市美学、智慧建筑产业与社会模式。」他强调,「柯文哲市长的理念是,他无法让全台北市的年轻人,每个人都买得起房子,但至少希望让他们租得起房子,让他们有机会生活在台北,这是最起码他能做到的事。」

●两社宅案获2020年公共工程金质奖

在明伦社宅三房型租金4万500元的争议新闻中,鲜少有人注意到,台北市政府其实在今(2020)年的「行政院公共工程金质奖」中,以内湖瑞光社宅及南港中南社宅两案,分别拿下金质奖优选和佳作。

获得行政院公共工程金质奖优选的内湖瑞光社宅。(图/台北市政府提供)

台北市政府都市发展局长黄景茂说,「这个奖项可以说是『工程界奥斯卡奖』,代表台北市的社宅品质,是受到国家级公认并肯定的,」大大打破了外界对「社宅品质就是次等」的刻板印象。

●「居住正义」不只看到多数人需要 即使10%需求也要关照

以这次明伦社宅的争议来看,黄景茂说,社宅的房型规划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数据为本。「台北市民的住宅持有率大约85%,需要租房子的人约15%,大约16万到17万5000人需要租屋。」

黄景茂分析,入住社宅的民众大概会居住3-6年,「根据市府实际的数据,社宅中每户住1到2人的比率是58%,一户住3到4人的占32%,居住5到6人则占了10%。」因此社宅在设计时,大多以6:3:1的比例规划出一房、两房、三房的房型,「不能只为了调降租金,就忽略了这10%民众也需要的居住正义。」他强调,日后会从设计端再修正,以兼顾美学、容积率、安全等多角度考量调修,让租金与实际民众需求,获得最佳平衡。

除了兼顾社会大众的不同状况之外,以往社会对社宅观感不佳,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建筑品质粗劣。对于这点,黄景茂坦言,以往国宅确实有这样的问题,但是市府从批评中学习改进,专注在美学、安全、价格合宜与生活文化四点下手,积极改善。

台北市社宅纳入地区所需的托婴、托幼、托老空间,以及社区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满足在地的需求。(图/台北市政府提供)

「台北市的社宅都要求要有四种标章:绿建筑、智慧建筑、无障碍、及耐震标章,」黄景茂说,因为拿下四大标章,建筑成本一定会增加,但会透过设计与施工环节要求精简、不浪费的原则,追求安全与品质的最大量能。还有特殊的「青创户」设计,由具有各种才艺的青年申请入住,带动社宅社区活络与向心力,就是要创造台北市新的居住文化。「预计在柯市长任内,会开工1万5,000户,完工大概7,700户,」黄景茂笑着说,以社宅当作台北居住新典范,势在必行。

都发局长黄景茂(右二)向青创户承诺,未来大、中型社宅会续办青创户计划,打造台北市新的居住文化。(图/台北市政府提供)

值得一提的是,市府从2015年至2020年间为社宅召开近百场次说明会,「从前都会遭受民众撒冥纸抗议,现在办说明会时,反倒是里长会要求『里民身分抽签时加1支签』,好提高里民的中签率,显示社宅的品质与居住环境受肯定,已渐渐扭转市民的刻板印象。 」

●推动「公办都市更新2.0专案」 为危老改建加把劲

除了兴建品质保证的社宅,危老建筑及都市更新也是棘手但是必须执行的要项。黄景茂说,今年核定都更的案件大约450多件,「外界质疑,都更和危老更新的速度太慢了,然而450多件已经是新北市的2倍了。」

黄景茂强调,市府很认真执行都更及危老案。目前推动「公办都市更新2.0专案」,以公私协力、自助人助为核心,凡自行整合基地面积达2,000平方公尺之整宅、环境简陋、更新推动困难等地区,且基地内9成以上私人地主、屋主等同意,即可向市府申请公办都更,希望透过社区居民主动整合、公部门资源协力,鼓励住宅及环境老旧地区的居民,不用只是「坐在家里等」,可以主动提出改建意愿。

●东西区门户计划:西区再造城市意象 东区串接核心产业

台北市是人口将近265万人的大城市,随着都市的扩大和发展,面临越来越多样化的问题与挑战。因此,2015年市府提出了「台北愿景计划」,其中最受瞩目的就是「东西区门户计划」。

西区门户计划指的是以忠孝西路北侧公有土地为主,延续旧城区纹理,打造智慧化建设、公共环境整备、文化资产活用及土地开发建设四大面向,并以台北车站及其周边作为城市门户,配合北门广场之重现计划,拓宽忠孝西路南侧人行道,串联整体动线及改善行人通行环境,增加车站周边公共空间,引入多样化创意产业与市民活动。

至于东区门户计划范围,则是涵盖南港区全区,以南港车站三铁共构站区为核心,朝向「软体、会展、交通、新创、生技」等五大中心产业发展,扭转大家对南港区工厂林立的「黑乡」印象,着眼于产业升级与转型、铁路地下化空间再利用及周边环境重新发展定位。近日台北流行音乐中心及瓶盖工厂等重要地标开幕、社宅陆续开工完工,已全面带动南港翻转。未来50年的台北新风貌,正在逐步蜕变,有目共睹。(台北市政府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