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摇篮 新化「蚵仔巷」正名「学仔巷」

东森新闻记者孟家荣/台南报导

台南新化有一条古老红砖小巷叫做「蚵仔巷」,当地文史工作者考据后发现,这条巷子正确名称应该是「学仔巷」,因为由领头学者王则修开始,带出了文学杨逵以及台湾师大台语研究所所长李勤岸等人,传承了台湾的文学之路。

台南新化这条红砖巷,长达一公里的巷道汽车进不来,周边不少老建筑还保有原始三合院风貌。这条巷子有个「蚵仔巷」的老名字,但当地文史工作者翻遍所有资料,都找不到这个名字的由来,认为它原来应该是「学仔巷」,「学」的台语发音「ㄜ」,后来才被误传成「蚵」。

新化社区营造协会理事长王荣森指出:「我们说读私塾,就是当初小孩子没有上学之前,我们会请地方的知名的作家诗人或文学家,来教导在地的小朋友这样。」

为什么叫「学仔巷」?因为这条巷道通往清朝时期汉学私塾「三槐堂」,由清朝秀才王则修主持,往来的学生常常达到数百人,就走在古老的红砖道上。

继王则修延续汉学之后,第二代的文学家由「文坛压不扁的玫瑰」杨逵接手,后来则有台湾师大台语研究所所长李勤岸以及台北教育大学中文系教授张春荣代代的文学传承,让这条小小的巷子藏着丰富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