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我思-混合云架构成主流 资料保护不可轻忽

举例来说,尽管近年医疗业、金融业等业者的资料上云法规,正在逐渐松绑当中,还是有部分类型的资料,必须经过申请才得以上传,这代表企业部分高度隐私的资料,仍可能为了符合法规,必须保存在地端。再来对多数企业而言,完全上云并非一蹴可及的策略,有机会碰到资料转移成本过高,或得评估后续资料存取速度,是否能完全满足企业使用场景。

同时,Synology群晖科技观察到,当前多数企业只思考到改变部署环境与资料部署方式,却未设计到相应的保护措施,这有机会造成重要的营运资料或系统,面临损失或安全性风险,而难以拥抱营运韧性。

事实上,不少知名的云端服务业者,都会在其服务合约中,载明用户应自行落实保护资料,像是写道「本公司建议贵用户定期备份贵用户之内容,以及贵用户在服务上储存或使用第三方应用程式及服务储存的资料。」也就是说,资料放在云端并不意味它就不会消失,仍然存在人为疏失删除、物件过期无法救回等窘境,甚至还有些云端服务商得以审视企业和个人放到云端的资料,并有权处置之。

综合上述面向,由于企业资料同时存在云地两端,势必得调整过往纯地端的资料保护方式,选择云地混合的保护架构,才是最好的策略。具体作法的第一步,是企业需仔细盘点环境当中的资料,哪些应该采用云端、哪些则适合留存于本地端。每间企业的资料属性和用途皆不同,并没有标准的作法,唯一要留意是否有部分资料「未搬迁完全」,残留一些在本地端,反而不利于后续使用资料。

确定好各项资料的储存空间归属之后,接着就是处理可靠性的问题。事实上,无论是针对本地端或云端,市场中皆有丰富的解决方案可以满足,只要掌握「流动性原则」即可。像是欲整机备份业务人员的笔电时,由于业务属于经常在外部行动的类型,就适合采取备份上云的方式,避免还要连回本地端、反而降低备份效率与效能。

相对来说,办公室的内勤人员则可以善用企业内网的高速优势,依旧备份至本地端。透过依应用情境的弹性备份部署,为组织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及时还原、降低营运中断的可能性。

最后,企业优先挑选兼具云端、地端资料解决方案的供应商,除了便于IT人员能够一次性采购,后续碰到各种疑难杂症,也能寻找统一支援窗口,降低相关管理者的工作负担,更能落实云地皆安全的资料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