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我思-民岂可与官斗?

从信誓旦旦「宁可战死」,到鸣金收兵─或说跪地求饶,只有短短两天,台新金「求彰银并购」案,结果不让人讶异,只是再次验证了特许产业中,主管单位的不可挑战性。让人讶异的反而是台新金怎么会如此严重误判。

台新金从原来想并购彰银,到这次号称「释出善意」与重大让步,自愿让彰银并掉台新银,甚至后来财政部警告示」的提出「公公并」掉彰银的反制策略,玩的都是同样的游戏:稀释对方股权,把对方扫地出门。

台新持有彰银股权稍高于公股,但合并后,不论谁并谁,官股一定被稀释,台新金虽然同样在新公司中被稀释,但别忘了,并进来的台新银股权当然是原大股东比重最高,因此合并后大股东就可以远超过公股的持有比牢牢掌控,甚至把公股「边缘化」。至于公公并,玩的也是借着并进者是公有行库,把台新金大股东的持股大幅稀释,甚至可一举把民股扫地出门。看破这点,就能理解,为何在公股眼中,完全不视台新「自愿被彰银并」是一个善意─因为不管谁并谁,最后新公司都变你家的嘛!

再者,财政部官员有什么动机诱因,去帮台新解套坦白说,完全没有。按当初招标承诺,财政部是允诺支持得标者的经营权、及不制造出另一大股东,可没承诺支持得标者可与彰银合并。照现在的社会氛围财部敢干档事,不仅要面对政治风暴、社会批判,搞不好还要吃官司。对官员而言,台新金的经营困境,可是你家的事,与我何干?

更让人讶异的是在消息曝光,财政部上午强力否认后,台新金董事会还是通过此议案,甚至摆明不惜一战的姿态,这是非常严重的误判。就算台新走公司法途径一路过关斩将、打败公股取得合并门票,别忘了,还有最后一关金管会。金管会同样也是完全没有动机、诱因、与可能性核准本案。台新金似乎最后才看清这点,在财政部话讲得一次比一次重、一次比一次难听后,终于「致电致歉」,再放一句「本案之执行将放缓脚步,俾能积极与财政部沟通」的下台场面话。台新永远不可能与彰银并了。

特许产业(如金融电信电子媒体)就如孙大圣,看来本事极大,但永远跳不出如来佛(监理机关)的掌心。不能得罪主管单位是第一金科玉律。曾有金控老板讲话「不慎」批评到央行双率政策隔天老板乖巧的到央行磕头。再有某金控不小心说出一句「小小的金管会」后,老板要求见个局长都没人搭理。至于被主管单位东卡西刁、这罚那整却丝毫不敢怨尤者,更不知凡几。

其实,全世界的金融监理机关都是如此高姿态与压霸,连号称最自由开放的美国也相同。金融海啸时,摩根大通吃下贝尔斯登时想反悔,但政府不准他反悔,非买不可;接管两房时,要两房董监事投票自愿被接管,财长鲍尔森告诉他们「希望你们配合,希望你们同意」,但也补充说「我们有立场在非自愿情况下执行此计划,有必要时我们会如此作」,摆明了霸王硬上弓。要华尔街执行长们想出救雷曼方案时,他说「这是我们的资本市场、我们的国家,我们会记下任何不帮忙的人」。

看了本案,所有特许产业的企业们应有更深刻的体认:民岂可与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