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忠/苏内阁的「冲冲冲」经验法则
▲行政院长苏贞昌率领三长拜会立法院长苏嘉全。(图/记者屠惠刚摄)
●吴建忠/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所政治学博士,现为台北海洋科技大学助理教授。
政治很残酷,古有名训:「败军之将,不可言勇」。民进党九合一选举大败后,只能笑骂任由对手。2019年开春以来,不过短短两星期,从蔡英文的发言,到苏贞昌视察桃机起手式,到卓荣泰的用人,民进党展现出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冲组」靠的是经验主义,不是理想主义。苏揆正在与时间赛跑,面对接下来的总统大选,当然以无缝接轨,稳重前进做为优先考量。
上任第一天,完全没有蜜月期,以当年抗SARS成功的经验,透过防疫猪瘟来展现他的魄力与执行力。苏揆桃机视导防疫工作,当然不能只有作秀,听简报就是问现场执行,有遇到什么问题,有问题就提出来帮忙解决问题,如果现场没人力就扩增人力,没设备就给设备,没经费就给经费,一问三不知,苏揆狂电不熟悉业务,难怪乡民一片叫好。
苏贞昌在车上致电农委会主委陈吉仲展现行动力,立即检讨问题,不需要等到回台北才安排时间开会、叫政委协调。值得被注意的是,「大政委模式」是苏揆与赖揆的前后任差异,政务委员因不同阁揆的不同需要做了调整。据报载,苏贞昌请副院长陈其迈与政委规划,以县市区别各自主持几个县市,所有地方问题与中央希望地方处理的,都先在协调会报中共同讨论、预作准备,有必要则提行政院会、或请部会首长直接处理,以更明快方式解决事情。
赖揆上台后,把林全时代的「大政委」制静悄悄地推翻。政委变大是蔡英文总统「大政委小部长」权力运作模式造成的,这是总统意志的展现,不是法定权责。大政委体制之下,部长成为决策上没份量,声音上听不到的隐形人,民众对他们非常陌生。就苏内阁而言,部会首长成员大致维持不变,意在维持稳定,不同以往的是,看到苏揆要强化政委功能的企图心,政委应该负起跨部会沟通协调角色。
蔡英文做事小心谨慎、巨细靡遗;然而,苏贞昌也一样,除了做事前会跟蔡英文一样思前想后之外,更会紧盯细节,强悍的要求与指挥。在英苏体系下,「大政委模式」会被重新启动,政务委员在苏揆施政团队中的角色,已经提升到负责专案并督导施政效率。在预算分配实务上,政委更有实质权限,因倘若政委提出或坚持,部长多予以尊重。政委对预算有分配权,所以也应负起相对之责,不该审查预算时总是隐身幕后,过去这种态度过于消极,且有回避立院监督之嫌。
整顿部会是首要任务
从积极面来看,政委可望成为推动跨部会协调和协助行政、立法两院沟通的重要桥梁。政务愈来愈庞杂,部会职权画分不明,沟通困难,部会严重本位主义现象,因而不能有效推动政务,更不足以迅速回应民间需求。蔡总统对党员喊话,谓执政党仍「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但是面对蔬果价格反应太慢,蛋价喊涨又失言,农会系统又不如王金平、云林张家的草根动员。苏揆要接地气,民进党想赢总统大选,如何大力整顿部会是首要任务。以农委会为例,农民朋友会关心的主要是价格,消费者则比较着重于安全。猪瘟的问题其实只是一个点,延伸出来的是台湾的农业应该如何持续进步。以往台湾用大量的保护策略来绑住农民,不管是补助或是政策保护,台湾农民辛勤是事实,但是政府缺乏产业进步的动力与愿景。
领导人的决断、魄力非常重要,会做事,好的政治文化能带领整个国家,进步跟保护国民安全。民众希望苏内阁,能够端出好成绩,宣导也不要只会咬文嚼字,落落长让民众都看不懂。这一次的大选我们看的出来,玩直播、搞贴图、做长辈图等年轻族群爱好的网路互动方式,苏贞昌一样玩的很起劲,甚至玩的比全台任何一个比他年轻候选人还要好。善用新时代的科技和各种工具,这是苏贞昌的优势,在网路世界,不是每天洗版就能成功推销政绩,一定要与政治人物本身、政绩有所连结,苏贞昌才能超越苏贞昌。
热门文章》►民进党有改进吗?还有希望吗?
►按赞加入粉丝团,让你成为话题王!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