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与新经济板块夹缝下的台湾

(图/新华社

随着代表极右翼草根民粹的美国川普总统在选举中的失败,以及亚太15国的RCEP顺利签署,过去4年间曾席卷全球贸易保护主义似乎正在退潮,多边主义合作隐然再现曙光。而中美大国之间一度螺旋上升、针锋相对的对抗也可望结束。一般咸认取而代之的是两国在各种议题诸如气候、环保、流行病,以及道德价值上的竞合关系

很多学者都预期拜登执掌权力之后的中美关系将仍是以对抗为主轴,不应对两国关系好转抱有过高期待。但是,川普执政期间美国以倾国之力中国崛起进行全方位的打压,其实并未能有效撼动中国在全球经贸上的地位,2020年第3季,中国出口在全球贸易份额的比例甚至持续上升到接近20%的历史新高,这样的对抗关系除了杀敌一千自伤八百、制造了些许麻烦之外毫无效果,也象征第一阶段对抗的失败。因此中美新形态关系又何必继续走上川普时代对抗的老路

因此两国的关系在经历川普主政的短期冲突与对抗之后,应该开始建构中长期的建制规范关系。其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中美是否会共同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步协定》(CPTPP)。明年担任CPTPP轮值主席国的日本已经表示,期待未来CPTPP的覆盖范围能够扩大。离开了欧盟的英国,急需寻找一个可以替代欧盟的大市场,早先已经表达加入的意愿。中国则在本月的第27次亚太经合组织(APEC)非正式会议上,首度表示将积极考虑加入CPTPP。

CPTPP的前身是TPP,是美国民主党的欧巴马总统在任时开始提倡的,目的是建立一个「高标准贸易协定」。然而,它里面有一些条款涉及到国企、政府补贴智慧财产权、组织独立工会资料自由等等。以那时中国的国情及政治经济的开放程度而言显然是达不到的,因此TPP被认为除了建立21世纪标准的贸易协定外,似乎还有个隐秘的意图,就是排除中国。通过TPP的构建,美国试图对区域经济一体化施加影响力,并遏制中国的发展,这将在美国针对亚太地区的战略中发挥关键性作用。

然而,这样一个「高标准的贸易协定」不仅对中国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事实上对美国自身来说也是艰巨的挑战。川普及支持者笃信美国至上,认定美国签署的许多自由贸易协定都得不偿失,不仅造成严重贸易逆差,而且导致本国制造业工作机会大量流失,而让中国、墨西哥等国坐收渔翁之利。因而具有强烈的反全球化与保謢主义色彩。

在今年的总统大选中,拜登之所以能在密西根州宾州等老工业地区以微弱的优势击败川普,就是取得了不少蓝领工人的支持。美国国内产业工人多数对多边自贸协定持反对态度,因此,即使民主党的拜登在1月20日顺利就职,美国大选所呈现出来的对立与极化现象,恐怕也不是短时间就能够调和的。

因此拜登首要任务是修补对外(对中、对欧)的贸易关系,调和国内的紧张对立,至少在短时间之内恐怕难以冒险、推动重返CPTPP。

对中国而言,在历经了川普风暴之后,此时表态加入过去被认为是围堵中国重要工具的CPTPP,表明了其自身愿意接受更高标准的规范要求之外,更表明只要不是明确对抗性的、不涉及核心安全利益的,中国都将以包容性柔性姿态应对;更重要的是协助拜登政府的美国,能够顺利重新回到多边主义、拥抱自由贸易的平台。

当然,中国加入CPTPP实际上是不可能一蹴可几,面临着智慧财产权、环境保护、资料流程,及与体制有关的国企和自由工会的问题。加入更严格的国际规范虽有挑战,却显然是利大于弊的,必定会倒逼内部改革,反而可能焕发出更强的经济活力,从而扩大实力与影响力,这对中国大陆自己的发展都是有好处的。

面对RCEP的成型与中国可能加入CPTPP,「鸡蛋只放美国篮子」的台湾恐怕将在中美竞合的夹缝之间,被迫艰难应对。(作者为国立云林科技大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