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军攻沪尾 湘军及台湾团勇痛击──中西文明的夹缝(四)
法国大革命之后,开始谋图越南。一八五八年,拿破仑三世一面追随英国,与中国开战,一面联合西班牙,入侵越南,占有南部。一八七三年,西贡法德督派安邺(Francis Garnier)率军北进,袭夺河南,大事滋扰。越南召刘永福率领的「黑旗军」相援。黑旗军将广西天地会余党、侍耕收、私贩及征收过往船只税捐为生。率部趋援河内,大败法军,击毙安邺。
一八七四年,法国与越南签订「西贡条约」(法越和平同盟条约),承认越南为独立国,开河内等处为通商口岸,法船可航驶河江。法国以越南为保护国,可代为弭平内乱外患。
伊犁条约改定后,中国声威增高。一八八一年,曾纪泽一再警告法国,中国有保护越南决心,否认法越西贡条约。一八八二年四月,法军二次夺占河内,以侍讲学士陈宝深、张佩伦、山西巡抚张之洞为中坚的「清流党」,力主派李鸿章或左宗棠赴越督办,调集水陆各师,存越国边,必要时立刘永福为越南国王。
左宗棠因湘、淮派系之争,以及对「塞防、海防」政策之歧见,与长久相识的李鸿章素来不睦,甚至势同水火。对于是否收复新疆的问题,两人意见就完全相反。
一八八四年六月,左宗棠奉召入京,任军机大臣。八月,中法战争爆发,法军提督孤拔率领九艘军舰在马尾海战歼灭驻扎福建马尾的南洋水师,其中绝大多数为木船,战局对中国不利。九月,左宗棠奉旨以钦差大臣身份督办闽海军务,挽救战局,并以新疆的前车之鉴,力谏台湾建省。
孤拔突袭福州获逞,决定转攻基隆。刘铭传在台湾的兵力不多,器械不如法军,制海权全在敌人之手,处境极为艰险。但他深得民心,又善用地方之力。基隆在敌砲射程之内,难于防守,他将驻军后撤,其中沪尾(淡水)。十月一日,法军夺据基隆,八月登陆沪尾,为湘、淮军及台湾团勇所败,这是中法战争期间,中国的一大胜利。
孤拔知攻夺台湾不易,改采封锁政策。各省竭力接济,南北洋亦派舰驰援。十二月,朝鲜发生乱事,战斗力较强的北洋舰队中途调回,一八八五年二月,南洋舰队五艘驶抵浙江海面,被法舰邀击,沉没两艘。三月,基隆法军攻向台北,湘、淮军及团勇奋力抵抗,激战四日,法军伤亡过大,不敢再行深入,转而占领澎湖,加紧对台封锁。
当时双方主要战场在中越边境。一八八五年二月,东路法军万余攻向广西边境,谅山失守,镇南关落陷,提督杨玉科战殁,广西大震。法军焚掠后南退谅山。西路法军寻亦打败滇军及黑旗军。清廷诏令严饬各军反攻,在新从广东来援的提督冯子材指挥之下,联合恪靖定边军等各路人马一万余人,主动出击。三月二十四日,七十老翁冯子材亲自披挂上阵,大破法军于镇南关。二十七日克复谅山,伤法军统领尼意立(de Neglir),毙法军数百,恢复原有阵地,是为谅山大捷。同时西路镇军亦积极反攻,法军陷于苦战。
此一挫败导致法国内阁垮台。但法国引以为奇耻大辱,向越南法军拨款五千万法郎表明没有就此屈服的打算。中国方面精疲力尽,刘永福部「所存不过五百人,多方募集不过千人,攻守两难,进退失据」。当时在英国总统认可赫德的周旋下,中法一直在进行密谈,而朝鲜的甲申政变则使李鸿章决心从越南抽身以应付日本。于是中法签订新约。其主要内容就是确认一八八四年时李鸿章与法国所定的契约,其中否定了中国对越南的宗主权,改由法国全权管理越南。
左宗棠完全无法理解李鸿章所签订的条约,当时他批评主和的李鸿章:「对中国而言,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个李鸿章坏事」;「李鸿章误尽苍生,将落个千古骂名」。李的亲信潘鼎新等陷害「恪靖定边军」首领王德榜,并弹劾诬告台湾道道员刘璈十八款,使他们失去兵权并丧命。左宗棠上书朝廷为属下鸣冤叫屈,但一个月后的七月二十七日,七十四岁的左宗棠中于抱憾死在福州。
晚清名臣,通常是曾、左并称。曾国藩以辩证团练起家,从他一生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出,「没有兵的文化」演变到晚清所造成的窘境:曾国藩把湘军「苦心精练」成一支能够打仗的队伍,再以「救民卫道」为号召,打败太平天国之后,却因为担心「功高震主」,而自请撤裁湘军。
他再度奉命剿捻,却因为李鸿章的淮军难以调度,遭遇挫折,而被撤职;处理「天津教案」,又因为昧于外情,而备受各方谴责。四川成都的武侯祠有一幅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曾国藩镇压太平军,执法从严,被视为「曾剃头」;处理天津教案,又失之过宽,被评为「曾国贼」,之所以「宽严皆误」,在于他处理内、外事务时,「审时度势」的能力有所不同。然而,这种说法其实只是 「事后诸葛亮」,就他当时所处的时空脉络而言,左宗棠对他的评价当更为公允。
左宗棠也是湖南人,但两人性格并不相同。左宗棠受知于林则徐,并以一生作为,全力回报:他平定回乱后,把新疆治理得井井有条;他抬棺抗俄,保住中国六分之一的国土;他奋力拒法,打赢百年羞辱期间的第一场对外战争。当年浙江巡抚杨昌睿称颂他:「大将等边尚未还,湘湖子弟满天山,新疆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说明左宗棠「知兵非好战」。但他为人嫉恶如仇,心口如一,不仅批评「海防派」的首脑李鸿章;对于曾国藩也是不假辞色。但曾国藩死后,他却送了一幅感人的挽联:
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
以武侯祠的对联来看,曾国藩死后之所以能让左宗棠写出这样的挽联,可以说是「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而左宗棠之所以会在曾身后有此感慨,则是出自英雄之间的惺惺相惜。左宗棠的肺腑之言,说明了两人之间的「诤友关系」,足以让这幅挽联永生不朽!(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