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对日 李鸿章欲弃塞防顾海防──中西文明的夹缝(二)
位于安徽合肥的李鸿章故居推出《性格李鸿章》系列情景剧。(新华社资料照片)
阿古柏在新疆扩张之际,正是俄国积极经略中亚之时。一八六八年,俄军破布哈尔及基洼联军,灭布哈尔,命阿古柏称臣。阿古柏曾参与中亚回教汗国的抗俄战争,一度受伤,这时他的祖国浩罕又受到俄国威胁,因而拒绝此一要求,转与英国通好。是后四年,彼此使节往来不断。一八七一年七月,俄军占有伊犁,以制阿古柏。次年六月,阿古柏被迫与塔什干总督阔幅曼(Von Kaufman)订约,许俄人与新疆通商,俄国承认阿古柏为东土耳其斯坦首领。
「后进速决」的战略
左宗棠对于如何处理新疆问题,早就胸有成竹。胡林翼担任贵州安顺知府时,曾经向林则徐推荐左宗棠,「湘阴左君有异才,品学为湘中士类第一」。一八四九年,云贵总督林则徐回福建养病,他乘坐的船从洞庭湖沿湘江到长沙,他派人去湘阴柳庄,邀请左宗棠前来。
两人会面后,乘船停泊在岳麓山下,喝酒畅谈天下大事,一直到第二天清晨。临别时林则徐把自己在新疆整理的资料全部给了左宗棠,对他说:「吾老矣,空有御俄之志,终无成就之日。数年来留心人才,欲将此重任托付」,「东南洋夷,能御之者或有人;西定新疆,舍君莫属。以吾数年心血,献给足下,或许将来治疆用得着」。同时,林则徐又写了一副对联送给左宗棠,「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左宗棠受命后,经过一番深思,决定采用「缓进速决」的战略,展开积极而迅速的战斗。所谓「缓进」,就是积极治军。左宗棠用一年半的时间筹措军饷,积草屯粮,整顿军队,减少冗员,增强军队战斗力。即使是自己的主力湘军,也剔除空额,汰弱留强。他还规定,凡是不愿出关西征的,一律给资,遣送回籍,不加勉强。所谓「速决」,就是考虑国库空虚,为了紧缩军费开支,大军一旦出发,必须速战速决,争取在一年半左右,获取全胜,尽早收兵。
因此,在申报军费预算时,左宗棠亲自做了调查和精细的计算,他从一个军人,一匹军马,每日所需的粮食草料入手,推算出全军八万人马一年半时间所需的用度。再以一百斤粮运输一百里为单位,估算出全程的运费和消耗。甚至连用毛驴、骆驼驮运,还是车辆运输,哪种办法节省开支也做了比较。经过周密计划,估算出全部军费开支共需白银八百万两。为了防止意外,预留余地,他向朝廷申报一千万两。
光绪元年(一八七五年),朝廷上为出兵收复新疆,引起「海防」与「塞防」之争。李鸿章等人力主海防,以日本为主要假想敌,主张放弃塞防,将 「停撤之饷,即匀作海防之饷」。
李鸿章等认为:自从乾隆年间平定新疆一百多年以来,每年都要花费数百万两饷银,这是一个填不满的无底洞,现在又要竭尽天下财力,赡养大军西征,还不如依从英国人提出的条件,允许阿古柏政权独立,只要他答应称臣入贡即可。
左宗棠为主的塞防派,则力表异议。他指出西北「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如果丢失新疆,则这块土地不是被英国的势力渗透,就是被北方的沙俄鲸吞,中国失去西北边防的关卡要塞和屏障,边防的兵力不但不能削减,反而应大大增加。从全局来看,不战而弃新疆的后果,对内必将严重损害国威,丧失民心;对外也必将助长列强侵略的气焰,不利于海防。所以李鸿章的主张乃是误国,绝不可行。
当时的军机大臣文祥为左宗棠所说服,他和左宗棠亲自去找皇帝和摄政的西太后陈述利害关系:「老臣以为宗棠之言深谋远虑,上承先皇高宗之遗志,下惠子孙万代,请陛下决策。」皇帝御批道:「宗棠乃社稷大臣,此次西征以国事而自任,只要边地安宁,朝廷何惜千万金,可从国库拨款五百万,并敕令允其自借外国债五百万。」于是慈禧太后下诏授左宗棠为钦差大臣,全权节制三军,以将军金顺为副帅,择机出塞,平定新疆。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战略是先安定新疆回部,「欲收伊犁,必先克迪化」。如果迪化城克服,再大兴屯田以保证长期后勤供应,安抚新疆各部族耕牧如常。如此,「即不遽索伊犁,而已稳然不可犯矣。乌城形势既固,然后明示以伊犁我之疆索,尺寸不可让人」。
在战术上,左宗棠分析:「俄虽国大兵强,难与角力,然苟相安无事,固以度外置之。至理喻势禁皆穷,自有不得已而用兵之日,如果整齐队伍,严明纪律,精求枪炮,统以能将,岂必不能转弱为强,至此劳师袭远之寇乎?」因此,「不在先索伊犁,而在急取迪化。」
为运输军粮,左宗棠建立了三条路线:一是从甘肃河西采购军粮,出嘉峪关,过玉门,运至新疆的哈密,二是由包头、归化经蒙古草原运至新疆巴里坤,三是从宁夏经蒙古草原运至巴里坤。
一八七六年四月出兵时,左宗棠指挥的西征军有刘锦棠所部湘军二十五个营,张曜所部十四个营和徐占彪所部蜀军五个营,包括原在新疆各个据点的清军,共有马、步、炮军一百五十余营,兵力总数近八万人。但真正开往前线作战的只有五十余营,二万多人。(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