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巧慧/「跑」出台湾的新经济!

台湾路跑活动已具相当规模,吸引许多民众参与。(图/记者张一中摄)

文/苏巧慧立法委员

为了促进运动产业发展营造运动产业良好的经营环境,台湾在2011年制定《运动产业发展条例》。当然,台湾运动产业的发展起步较晚,远不及欧美及先进国家。2015年时,美国运动产业总产值是14兆9520亿,日本是2兆1210亿,台湾仅有1110亿,若以占GDP百分比相较,台湾仅占GDP的0.7%,明显低于美国的3%及日本的2%。如何靠运动拚经济?我认为路跑可以为我们开出一条路。

路跑活动在台湾日趋盛行,2006年,台湾举行98场路跑,2016年已攀升至599场,每场赛事吸引数千至数万名参赛者,频繁度与热络度可见一斑。与其他运动赛事相较,美国NBA每年有2460场比赛,路跑场次却有三万场,是篮球的十倍以上;台湾的职棒每年有240场例行赛事,但路跑则是两倍以上,足见路跑活动已成为规模相当可观的运动。

其实,路跑活动在国际风靡已久,国际田径总会(IAAF)认证为金标之六大马拉松赛事:波士顿伦敦柏林芝加哥纽约东京马拉松,每年吸引为数众多的世界一流跑者前往参赛,带来广大媒体宣传效果及观光人潮,并带动庞大商机,也衍生出「路跑经济学」的概念。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东京马拉松赛事,仅有十一年历史,却已挤进世界一流的马拉松赛事,与有百年历史的波士顿马拉松、世界最大的纽约马拉松齐名。东京马拉松,今年共有三万六千多名参赛者,预估创造出90亿商机。反观台湾所举办的近六百场马拉松赛事,不只品质参差不齐,所带来的商机更远不及东京马拉松。日本如何发展路跑,值得我国借镜

▲苏巧慧:路跑可以跑出台湾的运动经济。(图/翻摄自苏巧慧粉专)

对日本人而言,路跑不只是体育赛事,更是一种文化与生活的态度。在日本,马拉松是城市的骄傲,而非负担;举办赛事,考量出发点不在「如何影响更少人」,而是「如何让更多人进来」。不只跑者,活动过程中的志工、附近店家、沿途参观民众、观光客,都是马拉松赛事的一员。

面对因路跑活动封路所带来的交通冲击,日本也有一套解决民怨技巧。以东京马拉松为例,三分之二以上的路段是在都会区举办,主办单位以每五公里60分钟的方式,严格执行关门时间,并逐一路段开放,舒缓交通压力,也减少当地民怨。

反观台湾的路跑赛事,不只赛事距离准确性不佳,活动现场厕所数量与整洁问题更令人摇头,整体的赛事品质远远不及日本。国际田径总会,依据赛事长度硬体设备、顶尖选手参赛人数医疗服务、交管配套等项目的品质,将品质较佳的路跑赛事评鉴分为金标、银标铜标三种。邻近的中国、日本有7项赛事获得认证,金标各有4个,银标皆有2个,铜标分别都有1个;但台湾举办的赛事,只有新北市的万金石马拉松获得铜标认证。

除此之外,台湾的路跑赛事,主要集中在10月到3月,密集赛事造成对城市、居民的负担及不便,又没有因应对策。显见台湾的赛事品质,不只参差不齐,且从赛事举办到周边交通的安排,均亟待改善。

台湾运动产业的市场,仍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我们需要借鉴各国的经验,加紧脚步,用路跑「跑」出台湾的新经济。

好文推蔫

苏巧慧/让台湾动起来!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88论坛粉丝团按个赞!

●作者:苏巧慧,来自莺歌、树林新庄九里,目前为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员会委员,曾任超越教育基金会执行长,从中看见教育问题、社会问题,深知若要改变台湾,须从法制、政治开始。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88论坛欢迎多元的声音与观点,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