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别管废死了,你知道近来的犯罪都与毒品有关吗?
▲解决毒品日益恶化的问题,比死刑更可以亡羊补牢。(图/达志/示意图)
内湖「小灯泡」命案发生后,社会的舆论聚焦在废死与否上,甚至有网友开始认为鞭刑才是遏止犯罪之道,因为现在的犯罪者根本不怕无痛、免负担的「安乐式」死刑,但有多少人注意到,近来少年犯罪都与毒品脱不了关系,而监狱和勒戒所有九成是毒品施用者。所以,针对最近随机杀人的问题,解决毒品日益恶化的问题,比死刑更可以亡羊补牢。
为何青少年吸食K他命案大幅增加,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便宜。至于K他命成瘾性低吗?现在法务部对于毒品分类还停留在旧的药性成瘾思维,一个新的医学实验否定了K他命属于成瘾性低的分类,因为毒品真正上瘾的原因不是毒品,而是环境和朋友。
一位曾经共事的朋友,也是跟我们一样按时认真的上下班,在一次不经意的私下谈话中,让我无法联想过去的他,是如此曾经吸毒还差点贩毒。他为何吸毒?对他来说当时周遭的朋友中吸毒是种很威风的事,而且加上因为持有10克以下K他命没有刑责,所以不会担心被抓。不过,当时他曾经受到高利润的诱因而想贩毒,但是因贩毒有刑责后来打消了这样的念头。
这个活生生的例子可以证实,虽然K他改二级会让一时迷途的青少年留案底,但是相对给青少年一个习惯毒品的温床环境,大大抑制它的施用与发展,是对于青少年更有助益的。
▲毒品真正上瘾的原因不是毒品,而是环境和朋友。(图/达志/示意图)
由于社会环境越来越趋复杂,最近无论是捷运伤人与杀人,还是近日的内湖杀童,都别于以往原因是仇恨或债务,而开始这类所谓的随机杀人。当时郑捷于捷运随机杀人,便有被提到这属于「反社会人格」的问题。
天下杂志写到,受刑人有五分之一有反社会倾向,而每25个人就有一个反社会人格。可能有人也注意到,前警大校长侯友宜说过的:「各类犯罪中,毒品都扮演一种穿针引线的角色。」既然反社会人格自然的存在社会里,就有点像癌细胞自然的存在人体里,打破癌细胞的扩张,便是防癌的健康态度。
如果可以在毒品的防治上加上一击,可以打破反社会人格的连续效应,必会对警察治安防治有大大的助益。
在「小灯泡」命案发生后,社会很快的聚焦在议论要不要废死上,关于死刑的正义与废死的人权展开激烈辩论,可是情绪的对话中,还是要回到理性的政策拟订上,社会的共识还真的有一段距离。
●作者:阿宝JHWei,在国营事业工作,本文为读者投书,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88论坛欢迎网友参与,投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