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圣芬/与其说「多余的话」,不如惜口如金吧!

作者赖圣芬莳缘

与人交『谈』,目的是以言止火、以口维和;用语言与人对决,如刀切半、各得其所是为『判』。说出来的话语,若不能维持和平平息战火;或者不能令双方满意、圆满收场,就是多余的一句话。

►►►思想可以无限大--喜欢这篇文章? 欢迎加入「88论坛粉丝团」看更多!

多余的一句话有几种典型

情境违和的说话:每个场合都有适合的话语,千万别哪壶不开提哪壶,拖垮前面的美意。例如夸奖老婆今天炒的菜色香味俱全,但却又补充一句,如果能少放一点盐巴会更好!

爱面子型的反驳:千输万输,就是一张嘴不饶人的说话。例如接受别人好意的建议或批评后,却又来个自我辩解或反讽的回马枪

用多话证明自己的聪明:在会议或聊天的场合,总喜欢挑出别人一些无关紧要的错误,再辅以自己的论调,想凸显自己的博学多闻

柿莉是一家全省闻名糕饼店的老板娘,小梅与她是熟识的朋友。因此常有人托小梅去买糕饼。有一次小梅去店里,正当结帐后准备走出店门时,背后出现一个声音:『小梅,你来买东西喔?』回头一看是老板娘,小梅很自然地笑着回答『是啊!』心里并未多想。

岂知老板娘接着说:『我刚刚在里面,就从监视器荧幕看到你进来了,怎么,你买好了?真不好意思小姐不知道要帮你打折哪。』说完,也没有要打折的意思。这让原本无意占人家便宜的小梅,心里不舒服。柜台办公室仅一墙之隔,既然从监视器看到熟识的朋友进来了,何不早早出来打招呼,或者先打个内线电话给小姐,不就可以释出要打折的善意吗?此时才跑出来说这一番话,不显得过度虚假吗?

这天,小梅受教会友人之托,前往柿莉的店,代购30盒糕饼。友人希望透过小梅与柿莉熟识的关系获得折扣,帮教会省一些经费。小梅对着老板娘说:『柿莉,我要买的这30盒是受教会之托,可否请您帮他们打个折扣。』老板娘对着小梅说:『昨天X传医院来买300盒,连块钱的折扣都没有,你才买30盒,怎么可能打折?』小梅当下尴尬万分,心中怒火却是滚滚燃烧!

柿莉接手的是祖先传下来的百年老店,走在镇内游客手上提的无不是他们家的包装袋,可是显然她不是一位令人称道的商家。经营赤鬼牛排张世仁先生,有个让人印象深刻的理念:『有100块钱,我们赚80元就好了,不要赚满;想学有钱人,要先学会让利。』事事斤斤计较的老板,如果去从事公益事业,人家也只会冠上沽名钓誉的观感而已。

多余的一句话是杀风景的、是破坏和谐气氛元凶。正所谓祸从口出,多余的一句话,虽未必立即惹祸上身,但得罪别人势所难免,多余的话还是惜口如金吧!

●作者莳缘,本名赖圣芬,彰化县国小退休主任。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88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

★图片为版权照片达志影像供《ET新闻云》专用,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达志影像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